2025年AP考情速递 | 生物 & 欧洲史 & 微观经济三门科目考点复盘

2025年AP大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考试首日便呈现出白热化态势,有考生表示"时间完全不够用,选择题难度明显提升,简答题维持往年水平";也有考生认为"题目比预期简单,与平时练习难度相当"。有在香港的同学分享道:“早上8点的考试,结束出来已经十一点多,匆匆扒了两口饭就得赶赴下一场考试。”

作为AP全面机考的第一年,今年的考试动态备受关注,尤其是明年即将迎战的考生们,正密切关注本届考生的实战反馈,以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

那么,今年的考情如何?考点有哪些?难度如何?一起来看看火箭学员的第一手考场体验吧!

随着第一天考试结束,老师也邀请来了咱们的火箭学霸名师团,为大家带来新鲜出炉的2025年AP生物 & 欧洲史 & 微观经济考情分析!一起来看看这些科目今年的考察方向吧~

生物:

考点: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TC) in photosynthesis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TC) in photosynthesis 是AP生物学的高频考点,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都会进行各种变式考察。考生需熟练掌握这一部分的能量转化方式,与反应参与者的具体职能。曾在往年考题中出现过的考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图中绘制出ETC所处的具体结构;解释电子流动对ETC与后续ATP产出的影响;推测新型药物 对ETC中具体某个蛋白质结构产生变化后植物重量的影响。

往年真题示例(2020年Set3 Q5):

🔥题干:一张横截面切片图展示了叶绿体的内外膜与膜间区域。

2025年AP考情速递 | 生物 & 欧洲史 & 微观经济三门科目考点复盘

a.描述在这个真核细胞细胞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b.解释图中标记为X的结构的作用。

c.在图上用“CF”标记碳固化发生的场所,用“ETP”标记ETC所在的区域。

d.解释thylakoid的形状与层叠为叶绿体的碳固化作用作出贡献。

🔥真题解析:

1.在叶绿体中发生的反应为光合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把光的能量转化为了葡萄糖的化学能。

2.X标记所代表的结构是叶绿体外膜,对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这题考查的其实是叶绿体作为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考生应该转化答题思路,考虑细胞器的外层膜起到什么作用。答案为,区分细胞器之间的空间,让具体的新陈代谢反应(这里指代光合作用)更加高效地进行。

3.三角形符号代表CF,五角星代表ETP。

4.这题考查的是第二章节另一个的高频考点surface area to volume ratio。答案为,Thylakoid 较薄且彼此堆叠的结构,可以在不影响体积的情况下增加表面积,让更多的叶绿素分子与ETC蛋白质进行光合作用。

欧洲史:

常规考点:工业革命的发展、启蒙运动等

根据同学的回忆,在选择题中,大量出现了工业革命相关的问题。

从历年考题来看,工业革命都是ap欧洲史的考察核心,通过给出一手材料或者现代学者观点,考察学生对于欧洲工业革命起因、扩散、成果、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理解。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诸如蒸汽机等发明。同时,还要了解各国的工业化政策。最后,还需要把握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阶级分化,进而引发的社会思潮。

工业革命的扩散:

🔥英文原文:

“Ever since I first turned my attention to questions of political economy, I have been of the opinion that such an application of machinery to any branch of production, as should have the effect of saving labor, was a general good.

These were my opinions, which continue unaltered, regarding the landlord and the capitalist.

But I have become convinced, that the substitution of machinery for human labor, is often very injurious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lass of laborers. . . . [Indeed] the opinion [held] by the laboring class, that the employment of machinery is frequently detrimental to their interests, is not founded on prejudice and error, bu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rrect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David Ricardo,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1821

18.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Britain differed most strongly fro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ontinental Europe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ys?

(A) Industrialization in Continental Europe generally occurred earlier.

(B) Industrialization in Continental Europe depended more heavily on state sponsorship.

(C) Industrialization in Continental Europe did not rely on raw materials imported from overseas.

(D) Industrialization in Continental Europe did not rely on the same technology.

🔥中文翻译:

“自从我初次关注政治经济学问题以来,我一直认为,将机械应用于任何生产领域以节省劳动力,总体上是有益的。

关于地主和资本家的这些观点,我至今未变。

但我逐渐确信,用机械替代人力劳动,往往对劳动者阶级的利益非常有害……(事实上)劳动者阶级认为机械的使用常损害其利益的看法,并非基于偏见或谬误,而是与政治经济学的正确原则一致。”

——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21年

18. 英国的工业发展在以下哪一方面与欧洲大陆的工业发展差异最为显著?

(A) 欧洲大陆的工业化通常发生得更早。

(B) 欧洲大陆的工业化更依赖国家赞助。

(C) 欧洲大陆的工业化不依赖从海外进口的原材料。

(D) 欧洲大陆的工业化未采用相同的技术。

正确答案:(B)

思路分析:排除法

(A) 错误。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大陆的工业化进程普遍晚于英国。

(C) 错误。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德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仍依赖海外原材料(如棉花、煤炭),只是程度可能低于英国。

(D) 错误。欧洲大陆的技术最初借鉴英国,后期有所改进,但核心技术(如蒸汽机、纺织机械)是相似的。

(B) 正确。欧洲大陆的工业化更多依赖政府推动(如国家投资铁路、关税保护、政策扶持)。例如:

  • 德国通过政府主导的铁路建设整合市场;
  • 法国通过国家银行提供工业贷款;
  • 比利时政府直接资助工厂

相比之下,英国工业化以私营企业和自由市场为主导,政府干预较少。

启蒙运动:

同学还反应,在SAQ,即简答题中出现了关于启蒙运动的考题,这在历年saq考题中也是常客。比如2022年的题目:

🔥英文原文:

Read the passage below and answer all parts of the question that follows.

"The Enlightenment was an eighteenth-century movement of ideas and practices that made the secular world its [main focus]. It did not necessarily deny the meaning or emotional hold of religion, but it gradually shifted attention away from religious questions toward secular ones. By seeking answers in secular terms—even to many religious questions—it vastly expanded the sphere of the secular, making it, for increasing numbers of educated people, a primary frame of reference.

In the Western world, art, music, science, politics, and even the categories of space and time had undergone a gradual process of secularization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the Enlightenment built on this process and made it into an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cause.

Attachment to the world—the here and the now—to a life lived without constant reference to God, became increasingly commonplace and the source of an explos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bout society, government, and the economy, to mention but a few areas of inquiry.”

—Margaret Jacob, historian, The Secular Enlightenment, 2019

a) Describe the main argument the author makes about the Enlightenment in the passage.

b) Explain how one piece of evidence not in the passage supports the author’s claims regarding the Enlightenment.

🔥中文翻译:

阅读以下段落并回答所有相关问题。

“启蒙运动是18世纪的一场思想和实践运动,其核心关注点是世俗世界。它并未完全否定宗教的意义或情感影响力,但逐渐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宗教问题转向世俗问题。通过以世俗的视角寻求答案(甚至对许多宗教问题也是如此),启蒙运动极大地扩展了世俗的范畴,使其成为越来越多受过教育者的主要参照框架。

在西方世界,艺术、音乐、科学、政治乃至时空观念在16至17世纪已逐渐经历世俗化进程;启蒙运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其转化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运动。

对现世的关注——即此时此地的生活,无需不断诉诸上帝——变得日益普遍,并催生了关于社会、政府和经济的创新思想(仅举几例)。”

——玛格丽特·雅各布(历史学家),《世俗化的启蒙运动》,2019

a) 描述作者在文中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论点。

b) 解释一个未在文中提及的证据如何支持作者关于启蒙运动的观点。

🔥思路指导:

a)从原文抓取关键词:secular focus(世俗核心)、shift from religion(脱离宗教)、expansion of secular sphere(扩展世俗范畴)、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cause(国际思想运动)。整合为:“世俗化重构认知框架并推动思想发展”。

例子: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ore of the Enlightenment was to redefine the framework of human cognition through secularization. It did not completely deny religion, but shifted the focus from religious issues to secular fields (such as science, politics, and society), and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the secular world through rationality and empiricism, making it the dominant reference system for intellectuals.

b)根据玛格丽特·雅各布的观点,启蒙运动的核心是通过世俗化重新定义人类认知框架。而启蒙运动的代表者就是启蒙思想家们,所以我们要从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中去找到相关历史人物,找到相关的世俗特征明显的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发现有:

1. 伏尔泰(Voltaire):他倡导宗教宽容和言论自由,反对教会的专制和迷信。他的著作《哲学通信》中强调了理性与科学的重要性,符合世俗化的方向。

2.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提出政府应基于人民的普遍意志(General Will),而非神权或传统权威,这直接支持了世俗政治的理念。

3. 孟德斯鸠(Montesquieu):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理论(Balance of Power),强调法律应基于自然原则(Natural Law)而非宗教教义,推动了政治制度的世俗化。等。

例子:

Rousseau’s social contract theory could be used to support Jacob’s claim that secularization spurred innovative governance.In The Social Contract (1762), Rousseau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Popular Sovereignty , asserted that authority stems from the “general will” of the people, rejecting divine right.The rejection of divine right shows the secularization of political theory as it expelled the god away from the orgin of power.

二战后欧洲移民:

关于DBQ方面,本次同学提及,考察了unit 9的Immigration to Europe的内容,即二战后欧洲的移民,并且材料多为二十世纪后期。

DBQ在此之前从未考过该主题,这或许可以视为考试出题倾向的改变,更加强调与现实的联系(比如该主题可以联系到中东难民迁往欧洲的现实政治问题)。

过往类似考题(2011年DBQ):

2025年AP考情速递 | 生物 & 欧洲史 & 微观经济三门科目考点复盘

🔥考查点一:移民的方向和路线

1.亚、非、拉美等前殖民地人口去往西欧,如

①印度→英国

②圭亚那→英国

③阿尔及利亚→法国

2.中东移民去往西欧、北欧

3.东欧移民去往西欧

🔥考查点二:推动移民的原因

1.欧洲生育低导致的劳动力短缺

2.前殖民地人口寻找就业、学习机会

3.前殖民地女性寻求更为公平的性别

4.中东难民寻求庇护

5.苏联解体、东欧巨变

🔥考查点三:移民所引起的冲突原因

1.经济原因:减少当地人工作机会

2.民族宗教原因:中东和北非移民多为穆斯林,和欧洲主体(犹太-)基督教的历史矛盾

3.国家和边境安全问题:穆斯林恐怖主义渗透;移民犯罪率高等

4.移民内心的冲突矛盾:如,女性移民发现公平的性别环境无法超越种族歧视

微观经济:

考点: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是AP微观经济学的核心考点,常通过公式进行考察。考生需熟练掌握结合学过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公式搜索表格选择最适合的选择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同学需要熟练掌握产品市场的相关内容,包含补贴等政府干预。

往年真题实例 (2012年Set 1 Q1):

🔥题干:

Theresa消费贝果和玩具车。

2025年AP考情速递 | 生物 & 欧洲史 & 微观经济三门科目考点复盘

1.图表显示贝果和玩具车所对应的效用和购买数量。

A.计算购买三个玩具车的总效用。

B.假设Theresa的收入是$11,贝果的价格是$2,玩具车的价格是$1。找到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量。

2.已知其中一个生产要素,小麦的价格上升,Theresa对于贝果的需求量如何改变?

3.若Theresa的收入弹性是-0.2,说明贝果是正常商品,劣质商品,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4.假设当玩具车的价格上升10%。Theresa买5%更少的玩具车以及4%更少的积木。计算交叉价格弹性以及判断其为正数还是负数。

🔥真题解析:

1.计算要点:

  • 计算表格中每个对应数量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单价
  • 找到两个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单价相等的购买组合
  • 确认商品购买组合的总花销等于收入

2.需求变化影响

  • 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需求没有影响,只影响供给

3.弹性计算

  • 收入弹性 = %ΔIncome/ %ΔP < 0, 所以其为劣质商品
  • 交叉价格弹性 = %Δ积木需求变化/%Δ玩具车价格变化,则 XPED = - 4 %/10%=-0.4

🔥总结:此题综合考察效用最大化的公式以及结合商品市场内容进行考察,需要结合计算、逻辑推导与计算能力,强调对于市场结构的整体理解。

以上就是今年涉及到一些考点,小伙伴们感觉如何呢?

不管考的如何,放平心态迎接接下来几天的考试才是关键。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斯坦福学霸从七年级开始卷AP!这三类学生最适合AP初中提前学……

下一篇

重题率回归松一口气?5月SAT最新考情回顾抢先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