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说新语(四)——高考征途的青春三重奏

篇首语:

走过高考的十八岁,总有一篇跌宕起伏的故事。无论是心怀热爱的逐梦者,还是从不言弃的突围者,或是笃定坚持行至柳暗花明的逆袭者,希望的火种从来都不只在自己的心底熊熊燃烧……

炽热 · 逐梦者

Part.1

数学之光:以热爱为炬,照理想征程

叶科鑫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领军班)

数学在我看来,不是密布定理公式的冰冷迷宫,而是万物运转的密码,是不同结构的精彩联系。

无论是初等数学中的漂亮解题技巧,还是现代数学中的绝妙思想和深刻定理,都深深吸引我。当课业与竞赛压力如山海般压来,正是这份对数学近乎执拗的痴迷,支撑着我一次次迎战难题。每当遇见令人心颤的理论新境界与前沿探索,这份纯粹的热爱不仅被反复印证,更在每一次认知边界的突破中,化为更加炽烈与坚定的信念。

国际科学大会学习进行时

我深知,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是文明进步的推手。在大师引领下探索未知,与志同道合者砥砺前行,我也更深切感受到基础数学磅礴的力量与沉甸甸的责任。我不仅沉潜于深邃理论,更要以数学之眼洞察世界,以数学之力破解时代难题。这份热爱,早已超越个人情愫,化作承载使命的滚烫磐石。

这团数学之火,照亮了我的前路,也愿能点燃更多年轻的心胸。学弟学妹们,请勇敢追寻那份让你心潮澎湃的热爱,让兴趣升华为有格局的理想。愿我们以热爱为帆,以家国为岸,炽热前行,共赴星辰!

数学并非捷径,热爱才是答案

靳渊淇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领军班)

正如很多人的印象那样,数学竞赛枯燥乏味且困难重重。竞赛第一年我就险些放弃,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数学竞赛?唯存心底那份纯粹的热爱,如不灭火种,引我前行。

最大打击发生在2023年的元旦。一个本可避免的低级失误,让我与国家集训队失之交臂。我深感失落、懊悔与自责。然而热爱未冷,它逼我于废墟中起身,执拗地重拾征途。 最终在那个夏天迎来转机:我有幸入选首届国际数学夏令营中国2队,以距满分仅1分之差摘金。当国旗在手中扬起,万钧重压才真正得到释放。

国际数学夏令营,中国2队团体第二名

这条路上,退意屡次萌生,但总有一个更响的声音回响:“向前!”——这便是热爱赋予的、穿透绝望的力量。正如考切尔·比尔卡尔教授所言:“数学竞赛是成为真正数学家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但数学家的目标并非奖项,而是致力于更好、更深入的研究。”

前路修远,我愿持此热爱为炬,在这看似“枯燥”的旷野里,以恒久之耕,换得灵魂的丰盈回响。

以心为行

刘芊羽

中国政法大学 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

选择法学一定是文科人最经典的“信仰”。总有朋友或长辈在质疑,为什么我要放弃诸多985强校,选择一所法律类的专业院校,我总说:“因为我想学法学。”

这不是一时兴起的抉择——多年来,我总被那些关于公平与正义的故事触动——是古籍里“法不阿贵”的铿锵,是新闻里为弱者奔走的身影,是社会在规则框架下稳步前行的轨迹。我渐渐明白,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丈量社会温度的标尺,是守护普通人生活的铠甲。如果一个人能活成一道照亮世道的光,那便因着法律这柄文明的权杖,赋予人间鲜活的希望。

社会公益行

我清楚这条路要啃下多少部法典,要在多少个深夜对着案例抽丝剥茧,要在法条的字缝里反复揣摩法理的温度。但比起这些,更让我在意的是,当有人面对不公却不知如何发声时,我能递上一把懂法的钥匙,帮助他们打开冰冷现实背后的一条生路;当模糊的权益边界需要厘清时,我能用专业知识划下清晰的边界,捍卫“更多人”的合法权益。

“律者定分止争,法者迁善远罪。”若能以所学为炬,在需要光亮的地方点亮一星灯火,那我便将投身法治长河,做那团微渺但永不熄灭的火——为世人驱散身陷的昏霾,也为人间带去公道的火种。

追梦赤子心,家国共情怀

袁稚函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

选择哈工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源于一份炽热的憧憬。初中时,《三体》对未来能源的描绘深深触动了我,可控核聚变所展现的无限可能,在我心中埋下探索的种子。随后,我更深切理解到核能之于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的现实伟力与磅礴潜能。

笃志前行

扎实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好专业课基础,积极参与各类实验和实践,将是我笃行的方向。国家亟待大力发展高端科技,正是吾辈以青春之志积极作为之时。毕业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投身行业,我都希望能运用所学,为推动核能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在高三跌宕起伏的学习成绩面前,或许留给时间的只有埋头的身影,但我想较较真的心里还藏着不服输的劲儿。我深知,成长需笃定的步履、恒常的自律,更需守护那颗初燃的核能心火。

九月,我将会踏上自己人生下一段求学之旅,在这里,我誓要将汗水浇灌进国之重器的熔炉。以青春之核,燃动大国引擎;以赤子之心,报效万里家邦!

坚韧 · 突围者

Part.2

你会翻过山,看到万丈平原

冯靖凯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亲爱的你,此刻的你是否正站在半山腰,望着蜿蜒的山路心生彷徨?我也曾是在迷雾中跋涉的旅人。记得那些掰着指头数进入省队的可能性的夜晚的迷茫,也记得初次听闻强基政策调整,三年积累的优势瞬间归零时的震惊与不甘。那时候的我,找不到出路。

但是人总是在迈过最深的绝望后遇见最美的惊喜。当我不再机械地刷题而是开始认真咀嚼每道错题,当我停止抱怨政策不公,当我学会把“为什么总是我”的怨怼变成“我还能做什么”的思考,改变悄然发生。外界的变化不再令我心绪不宁,心中唯有做得更好的期待和进入省队的信念。越过山丘,那些与星辰相伴的夜晚,最终都化作录取通知书上闪耀的名字。

有人说,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填报志愿时,我也曾动摇过——要不要放弃北大化学系的梦想,转身投向那些炙手可热的朝阳行业?可是初心提醒我,如果连真正热爱的人都退缩,那些天坑里埋藏的真知,又要多久才能被发掘?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翻越过竞赛、高考、强基一座座大山,未来还会有无数关卡等着我。可远方的平原已升起朝阳,每一天都定会有全新的力量!

以行突围,以心破境

宋骏扬

上海交通大学 自然科学实验班

零诊四位数的市排名让我抱着怀疑与迷茫踏入高三。一轮复习盲目且被动,身心俱疲。十一月月考,数学不及格、班级倒数、年排难以启齿,击碎了我的自信。

那时的我悲观孤单、辗转难安,但现在看来那些低谷中的日子反而带来了宁静与专注:触底之后,我会短暂失落但不再崩溃;我不需要高远的目标给我带来压力,只需沿自己的路“踽踽独行”——既然前方无路,那何不自己筑路?我沉下气,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抽空做完去年的物理真题,打磨我曾经打算放弃的作文,围绕个性问题进行整理归类、针对突破。

寻常故事到这里理应峰回路转,但我的成绩没有出乎意料的惊喜。但我相信真正的突围早已悄悄蓄力。我会为凌晨改完的作文而高兴,会为自己对某个专题了如指掌而自豪,为逐渐掌握晦涩难懂的概率压轴而会心一笑。我在自己的节奏中找到了自信与自洽。

如今回望,突围不仅是在外破困境,更是在内破心境。我不是困境的挑战者,但可以是自己人生的绝对主角。当我走在黑暗幽远的道上,我只聆听自己的跫跫足音与我的心弦回应。当困境少了焦虑这层迷障,它只能为勇敢的前行者让出路来!

既然命运洪流无法阻挡,那我的回应就是——向前走!

涅槃新生,终得突围

周姝妙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系

高中,我的理科成绩不算差,但在一个高手如云的班级里,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压力。我从理科班转入文科,最开始凭借理科思维尚能领先。然而到了高三,风云骤变,纵使我步履从未停止,但同窗们竟都突然发力,我的排名悄然滑落。前路如陷浓雾,我陷入了惶然不知归处的境地。

高三最后两月,我狠心破除旧习,接纳并践行老师强调的学习要领,重塑学法——我告诉自己,再不改进可能真的来不及了!高考落幕,北大通知书终至,如惊雷破晓。回望这三年:转科之“破”,是斩断光环,寻觅心之所向的坚持;低谷之“持”,是暗夜行舟未曾弃桨的执拗;终局之“破”,是裂茧向光的逆袭!

荣誉时刻

若我没有持之以恒,没有在最后阶段拼尽全力,或许我只能徘徊在梦想的入口。这三年,是“破茧”与“持守”的交响。每一步陷落的迷茫,终成托举我触达星辰的阶石;每一次逼迫的蜕变,都烙印着不肯低头的倔强灵魂。

“破晓之道,不在避雾,而在持炬穿行;逆袭之翼,生于绝境,成于孤勇一搏!”

以韧为刃

罗锐铭

四川大学 临床八年制

高三,我曾因常年薄弱的数学困扰不已,每次一百出头的分数使我怀疑自己的努力,我似乎与我披上白大褂救死扶伤的理想渐行渐远。我意识到:如果不补牢数学这块“短木板”,我这个“木桶”,会一直漏水。

医生的职业周期很长,故欲为医者,要像治疗慢性病一样“步步为营”,培养一丝不苟的精细与持之以恒的韧性,从而除“病灶”,削“病根”。我,开始频繁找数学老师分析试卷;我,自愿参加晚自习后的自习;我,坚持贯彻之前的错题整理策略……我的韧性与沉浸式的投入,也助我突破了数学的瓶颈,也维持了总体成绩的名列前茅。

学习笔记

高考期间虽然紧张,但我的韧性和惯性使我冷静,我知道日后若是手持柳叶刀的医者,也定然要在扛住千钧压力的时时刻刻里泰然自若,“胸有惊雷而面若平湖”。

庆幸我撇去了急功近利的焦虑,守持“长期主义”的韧性,在无数难熬的高压时刻,找到自己最佳的状态。庆幸我能突破极限,超越自己,恰如手中的锋刃,锐不可当,无往不利!

笃行 · 逆袭者

Part.3

笃行以致远,逆袭绽芳华

廖铠鳞

华南理工大学 电气类

初升高时,我以年级末尾的成绩惊险入场。我明白“是时候沉心为锚,逆流而上了!”

我将球场的奔跑,兑换成图书馆的深耕。晚饭打球减至每周一次,周末亦常驻书海。当同学讶异于我的转变,努力的馈赠已悄然叩门:一次大考,我逆袭班级第八!这次进步让我坚定了持续向前的信念。

逆袭没有捷径,唯有专注与重复。我深知基础薄弱,便死磕课本,吃透例题,反复梳理错题。高三冲刺期,我在课间与饭点的喧嚣中,辟出一隅静土专注攻坚。两次模考分列第一、第二,面对“运气好”的议论,我深知:实力是汗水浇灌的静默生长,无需辩解,时间自会作答。数学物理是优势,便精益求精;英语薄弱,就坚持每日精读;化学波动,则回归基础查漏补缺——哪里不足,就向哪里发起冲锋。

金榜题名时

高考考场上,每一次落笔都带有我的一份信心。成绩揭晓时,最令我骄傲的莫过于数学140分的好成绩!这场三年的逆袭,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唯有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那份“既然选定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的笃定。

执光寻理 破浪重生

卢王广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科试验班类

高中之前,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质疑如影随形。

然而转折往往就在峰回路转间。我与一本物理竞赛启蒙书邂逅,自此开启了我与物理的不解之缘——它刺破迷障,点燃了我对物理的炽爱,更重燃了沉沦的信心。

高中,我开始拼尽全力。总有人认为平行班考不出成绩,但我想说:“平行班又怎样?只要努力,一样可以扭转乾坤!”第一次大考年排480,我想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自己打气。高二分班差两名与精品班失之交臂,我默念坚持不放弃。三诊、两次适应性考试接连失常,我依然“千磨万击还坚劲”。终于,高考见证了我高中以来最辉煌的成绩,也成就了初中曾经的迷途少年根本无法想象的奇迹。

录取通知书

如今我真正懂得:崎岖本身就是道路的一种形态,但绝境从不是终点。物理的光曾刺破我年少时的迷障,而比解题更重要的,是学会在每一次“退赛”与“落选”后,依然紧握那份破茧重生的勇气。站在新的起点回望,那些曾令我窒息的幽谷、灼痛我的挫败,早已沉淀为生命的厚度。未来还只是一串串待解的未知数,但能确定的是,这段经历必然让今后的我更加自信地面对人生路上所有的未知!

笃行破茧,终抵群星

李卓恒

东北大学 机械类

高一的我尚未找到学习节奏,成绩长期徘徊在年级中下游;高二因竞赛停课一学期,回归后成绩跌至谷底,竞赛也未能如愿。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选择以行动破局——笃信前行,誓必逆袭。科学规划,补弱固强。

我将提升目标进行拆分——化学薄弱,便每日加练基础题,整理笔记;英语词汇匮乏,就与同学互相抽背,反复巩固;语文理解不透,便在课后追着老师刨根问底,逐篇分析解题思路。时间表精确到分钟,课间、自习全被充分利用。高效的方法,让努力事半功倍。心态致胜,步履不停。模考起伏时,我以“进步曲线必有波动”自我激励;疲惫时,就用“今天的一小步,是明天的一大步”点燃斗志。最终,成绩从年级中下游稳步攀升,高考顺利考入东北大学机械类。

实验进行时

高中这段旅程让我明白:起点高低定义的是过去,而笃行的力量、不懈的努力才能重塑未来。愿每位追梦者,都能在自我逆袭的路上,写下令自己满意的答卷。笃行破茧成蝶,终将在不懈的振翅中飞抵璀璨群星!

花开的伏笔

王越扬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飞行技术专业

曾以为,高三艰难,但回首过往,艰难的高三不过尔尔。谁能想到,曾与直升失之交臂的我,终能逆流扬帆?曾耽于嬉游的我,竟能在高三锚定航向?焦虑、迷茫、失意如影随形,但我从未动摇对自我的确信。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只知道每天做好规划的事,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去走好每一步,“山不让尘,海不辞盈”,日积跬步就是我的方法。耐心对待寻找所有未解问题的答案,试着去爱问题本身,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找到终极答案,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逆袭之道,贵在“善听”。班主任是指引前路的灯塔,科任老师是解锁瓶颈的密钥,同学是低谷时伸来的手,父母的话语纵然逆耳,亦藏苦心——尽力去聆听那些助你攀缘的声音。

登高之路注定崎岖,唯亲历者方知其重。 这不仅是成绩的飞跃,更是灵魂的“破茧”——懂得所求,直面挑战,不再遁逃。“Patience is key in life”,学着耐心地坦然面对生活的各种磨炼。而这些伏笔之后,花会沿路盛开,未来的每一步都会带着花的芬芳。

篇尾语:

那些十八岁要蹚过的河、踩过的坑、跌过的跟头、吃过的苦,从来都不会提前在光阴的账本上标示,但为这些征途跋涉中流过的汗、咬过的牙、熬过的夜、伏案疾书写过的纸,早就为终点的硕果标上了荣光!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国大学为什么那么多“ 分校 ” ?哪些“ 分校 ” 实力更强?

下一篇

8月16日雅思考试独家解析速递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