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历史大单元设计 共筑历史高质量课堂 成都外国语学校
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扎实推进成都市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课堂建设。2025年9月19日,在充满书香与活力的成都外国语学校,举办了“成都市2025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使用培训、初中历史聚焦高质量课堂教学研讨暨成都市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联合教研活动。”全市300余名区(市)县教研员与初中历史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赴这场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智慧之约。
活动开篇,成都外国语学校杜世民副校长莅临现场并致辞。杜校长指出,本次活动承载着三重重要目标:一是锚定课标要求,以大概念为统领,推动单元教学设计结构化,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从理念走向课堂实践;二是聚焦教学优化,借单元整合案例展评的契机,探索主题式、情境化教学新路径,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三是聚力专业提升,搭建起区域教师交流共享的平台,推动优质教学经验跨区域流动,共同锤炼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随后来自成都市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四个团队进行了经验分享,共同探索单元教学设计的结构化路径。
成都立格实验学校晋云萍、李然、胡敏霞、黄雯老师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为单元主题,以“科学求真、文化寻根”为单元立意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从“二十多年科学探源——教材修订的底气、五千多年文明赓续——立德树人的浩气、四个多月潜心研磨——学科育人的志气”三个方面对课标、教材、教学目标、学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为例进行了教学过程设计的展示。其作业设计中的“AI赋能Logo设计”环节,更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创新探索。
天府七中教育集团张炜佳老师代表的团队,同样分享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教学设计。他们的设计亮点纷呈:一是多次融合地方史素材,如第一课时 “成都人在哪里”、第三课时 “宝墩古城田野考古日志”;二是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考古意识,如第一课时设置 “探寻遗址保护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关注考古人与考古精神,如第三课时 “成都考古 —— 穿梭在城市和田野之间”,让学生总结遗址保护形式,感受考古人的使命担当、文化责任感与创新精神。张老师的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开阔了视野。
来自新都四中的张雨露、张馨月、王乐老师团队,围绕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展开分享。首先,他们将“社会变动与华夏认同”确立为单元大概念,并围绕该大概念整合了教学内容,介绍了单元课时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单元教学目标。接着,他们以《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为题,详解了第二课时的设计。在分析教材与学情,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的基础上,以“楚国身份嬗变”为线索,用“三幕式”结构,借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政治变革与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他们还介绍了单元教学评价的建构,设计了落实基础知识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分层作业,展示了单元学习评价表,强调采用观察、多元主体、问卷调查等多元评价方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大邑县初中历史团队代妍吏、邹欣桐、周小娟老师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为例,依据课标中对该时期“制度演进、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确立单元大概念为“从青铜文明到铁器时代:中国早期国家的制度演进与社会重构”。围绕此大概念,他们重构单元内容并计划用5个课时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随后,他们以《社会重构——从商鞅变法看战国社会的重构》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课例设计分享。在分析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学目标;再以“探源—破局—立新—传承”为流程,借史料解析变法背景,用填写表格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改革措施及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落实核心素养。最后,他们依据学情设计分层作业,并设计了包括“知识掌握、实践参与、能力发展、素养达成”四个维度,“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多元参与的“四维多元”评价体系,以期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目标。
四个团队的分享展示结束后,双流区历史教研员李小园老师介绍了双流区初中历史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李老师指出,双流区以课标解读比赛为契机,近年来,以“新教材使用”“大单元设计”为主题,与时俱进,以赛促教,彰显了区域统筹规划的前瞻性、引领性。
活动尾声,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赖蓉辉老师进行总结发言。赖老师指出,当前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为此,今年5月至6月,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教育研究所历史学科组特举办了“成都市初中历史教师大单元教学设计展评活动”旨在凝聚集体智慧,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完成统编教材的教学任务。赖老师强调,在日常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应秉承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系统统筹,努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她还特别提醒老师们,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落实需聚焦课堂实践,无需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围绕大概念进行的教学内容重组,应遵循课标要求和教材编写逻辑,顺其自然,避免刻意为之。
本次成都外国语学校承办的全市初中历史联合教研活动,圆满完成了新修订教材培训、高质量课堂研讨与“网链共享计划”教研联动的任务。参与教研的教师们,在交流中深化了新课标理念认知,明晰了教材使用与课堂提质的实践路径,更凝聚了区域教研协作的共识。未来,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成都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经验互鉴,让高质量课堂建设落到实处,助力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育人价值进一步彰显,为成都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