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成绩平平到锁定澳洲八大名校,周同学在英澳美VCE项目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选择VCE课程,一是因为我的目标留学国家是澳大利亚;二是VCE课程结构的灵活性;三是VCE是英澳美的创校课程,对于VCE课程的教学有着资深的教学经验以及老师。”
英澳美VCE课程至今已有9年历程,培养6届毕业生,办学成果显著。
BANZ作为澳洲VCE课程最大的海外授权学校,也是唯一一所由维多利亚州政府授权的VCE课程学校。学生入学BANZ的澳洲VCE课程,即获得维多利亚州高中学籍,芙班科文法学校学籍,毕业后获得与澳洲本土学生相同的毕业证书,并直接在上海参加VCE高考。
▲学校获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政府授权
今年学校澳洲方向升学成果亮眼,累计斩获219封“澳八大”院校Offer,VCE学生100%获得澳八大院校录取。
希望周同学在英澳美VCE课程的淬炼下,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成功叩开澳洲顶尖名校的大门。
中考失利后想转轨国际学校上海英澳美行中国际以QS前40院校为起点,普通分数也能叩响世界名校大门。
毕业生100%锁定世界前40的院校,
连续4届学子斩获2枚牛津、8枚剑桥
共10枚牛剑正式录取!
招生对象:
9-12年级在读(不限户籍)
入读年级:
3年制、4年制
学费标准:
15.8万/年
考试安排:
(1)考试科目
笔试(数学、英语)+面试
(2)面试须知
按照招生老师通知的时间有序参与外教面试
(请提前准备好2分钟英文自我介绍)
学校地址:
上海宝山区祁华路260号
上海英澳美行中国际创立于2016年,开设A-level、VCE和AP三类国际通行课程,提供“国内外双通道升学”的办学模式。
(点开查看大图)
学校以世界百强名校为升学起点,提供2+2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直通澳洲蒙纳士大学(QS排名36)和英国北方大学联盟NCUK(曼彻斯特大学QS排名35,布里斯托大学QS排名51等),同时为优秀学子提供“牛剑藤”计划,以G5为升学目标。
强大的课程体系
顶尖的合作院校
独特的升学资源
为英澳美学子铺设一条金色的升学之路!
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体系,竭力为各方面均衡发展、具有外语特长&创新潜质的各类学生提供最适宜发展的“校园生态场”,致力于培养“具有无限创造力、学术好奇心、高尚的品质、求真的热情的未来世界公民”。
上海英澳美行中国际新校区位于宝山区顾村镇沈杨村核心地段,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9月开放使用,校园占地200余亩,图书馆、实验室、足球场、网球场、气膜篮球馆、游泳馆等教学设施配备齐全。
■以曼大、蒙纳士为起点的国内外双通道升学
英澳美行中国际办学9年来,已形成独有的“国内外双通道”的特色升学模式。
通道一:三大课程面向全球申请
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上海选择参加AQA、Edexcel、CAIE考试局A-level考试,VCE考试以及AP考试,根据成绩直接申请英、美、澳、加、新等全球知名高校。
通道二:锁定世界Top40名校
BANZ的在读学生可直通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2+2):英国北方大学联盟NCUK(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澳洲蒙纳士大学(QS36),涵盖工程、IT大数据、艺术设计等优势专业,助力中国学子弯道超车,锁定世界Top40名校。
英国通道3+2+2
曼彻斯特大学(曼大工程专业)
澳洲通道3+2+2
蒙纳士大学(商科、IT大数据、艺术设计专业)
英澳美行中国际与英国NCUK和澳洲蒙纳士大学的合作,不仅将为学校师生带来更多的国际教育资源与机会,同时也将为学校学生铺设一条更加宽广的通往世界顶尖学府深造的道路。
▲海外文凭可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 (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申请系统http://renzheng.cscse.edu.cn进行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
■六位一体升学支持模式赋能
周同学的升学目标非常明确:申请澳大利亚的顶尖大学,比如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而在学生的升学规划方面,学校也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采用六位一体的学生成长升学支持模式,助力学生深度发展。
周同学详细阐述了自己在英澳美得到的丰富的升学支持:
专门的升学指导办公室:学校拥有经验丰富的升学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对一个性化咨询:定期与升学指导老师面谈,根据学生的成绩、兴趣、选课和目标,讨论大学和专业选择,制定申请策略和时间表。
大学信息讲座与来访:经常邀请澳洲及全球其他大学招生官来校宣讲,提供第一手信息。
申请材料指导:指导准备个人陈述(如果需要)、填写申请系统(如VTAC/UAC)、准备推荐信等。
ATAR解读与选校建议:帮助理解ATAR分数和不同大学专业的录取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校定位。
模拟面试与工作坊:提供面试技巧培训和相关申请工作坊。
学科老师建议:学科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在专业选择上给予建议。
周同学表示:“学校这套体系让我对升学路径越来越清晰,也更有信心去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