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组织(IBO)的重磅改革已拉开帷幕,这场牵动全球153个国家考生的变动中,“6门必修课缩至4门” 成为核心焦点——学生仅需选择3HL+1SL的必修组合,剩余学分由全新 “变革领导力” 项目补足。
与此同时,机考模式正渐进落地,2026年5月仅少数学校试点,多数学生仍以纸笔考试为主。关键是2026届考生不受选课改革影响,沿用旧大纲,但需警惕部分科目考纲微调与监考新规。
改革带来机遇也暗藏挑战,机构IB课程培训班精准聚焦过渡阶段需求,助力考生稳抓考点、从容应战!
01、IB机考模式即将开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IB数字化考试(机考)的推进采取渐进式实施策略,这一特性决定了2026年5月(M26)参加IB大考的考生受其影响相对有限。
从改革时间线来看,IBO(国际文凭组织)早在 2024年9月初便已正式宣布,将为文凭课程(DP)和职业相关课程(CP)引入数字化考试模式,标志着IB评估体系向数字化转型的启动。
但该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多阶段逐步落地:2025年5月处于过渡阶段,仅面向部分学校提供机考样题供自愿尝试;2026年5月进入试点阶段,仅选取少数特定学校(如 UWCSEA、UWC Atlantic 等)参与机考,且试点科目集中于 "语言和文学研究及语言习得" 科目组,并未覆盖全部学科。
对于M26考生而言,其核心影响边界清晰:一方面,机考尚未进入全面推广阶段,2026年5月的机考仅局限于少量试点学校,绝大多数学校仍将沿用传统纸笔考试模式;另一方面,即便是试点范围内,机考科目也仅涉及部分语言类科目,个人与社会、科学、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机考方案仍在2025-2026年可用性测试阶段,尚未纳入M26考试安排。
此外,IBO明确表示改革时间表将根据学校采用率、社区反馈等动态调整,且对机考的科目、语言、时区设置了最低注册量要求,进一步限制了M26阶段机考的覆盖范围。
综上,尽管IB机考转型已正式启动,但基于其分阶段、分科目、分学校的渐进式推进逻辑,M26考生的备考与考试体验仍将以传统模式为主,受机考改革的直接影响较小。
02、IB选课6门改为4门?
自2026年11月起,全新的IB选课体系将正式落地实施。这一体系在选课结构、学分补充路径及核心项目上均作出重大调整,既简化了选课流程,又强化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专项优势的培养,同时保留了IB课程的核心要素。
一、新选课体系核心规则
新体系大幅精简必修课数量,学生仅需选4门必修课,且需符合 “3HL+1SL” 组合,剩余学分通过 “变革领导力” 项目或其他路径补足。选课有明确学科组限制:至少1门来自 “语言文学研究” 或 “语言习得” 科目组,且这两组总数不超2门;至少1门来自 “科学” 或 “数学” 科目组;任何单一科目组选课总数均不超2门。此外,TOK、EE、CAS三大核心课程未做调整,仍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确保IB课程核心价值不变。
二、“变革领导力” 项目:改革核心亮点
“变革领导力” 项目是此次改革最大亮点,直接取代原两门SL课程,聚焦实践与社会价值。理念上,围绕变革者心态、设计思维、系统思维、领导力、项目管理五大能力展开。学习采用基于项目的PBL模式,聚焦可持续发展、跨文化理解、社区建设等真实议题。评估上,该项目在45分总分中占14分,外部评估(影响分析30%、能力档案20%)与内部评估(比较案例研究20%、项目提案30%)各占50%,全面考察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新体系核心价值
新体系打破 “全面覆盖却缺深度” 的传统模式,为学生释放优势潜力。以往学生需追求 “精通每科”,精力分散难聚焦专长;如今仅需深耕4门必修课,搭配 “变革领导力” 项目,可将更多精力投入优势领域,实现学术深度突破。同时,项目聚焦真实议题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提升学科能力的同时,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素养,契合未来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整体而言,新体系既兼顾学科均衡,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实现 “学术专长+综合能力” 的双重提升,推动IB教育更贴合学生成长与社会需求。
03、新增14分核心模块
一、课程核心能力维度
课程聚焦五大相辅相成的能力领域,形成系统性培养框架:一是变革者思维(Changemaker Mindsets),塑造主动识别问题、驱动积极变革的认知模式,培育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二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共情、定义、构思、原型、测试的闭环流程,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化创新方法;三是系统思维(Systems Thinking),帮助学习者理解事物关联与动态反馈机制,从整体视角分析问题根源,突破局部思维局限;四是领导力(Leadership),涵盖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决策执行、愿景传递等能力,强调变革场景中引导团队达成目标的综合素养;五是变革项目管理(Project Change Management),聚焦变革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目标设定、计划制定、风险管控、资源调配及成果交付等关键环节。
二、学习与评估模式
课程打破传统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单一评估模式,采用 “项目里程碑评审+成果展示” 的过程性评估方式。该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实践载体,将五大能力维度的考查融入项目推进全流程,重点评估学习者三方面核心素养:对复杂、跨领域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解决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整合设计思维、系统思维等多维度技能解决项目具体问题的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
三、评分权重与评审机制
总分45分的评价体系中,“变革领导力” 项目占据14分,权重占比约31.%,是影响IB总分的核心组成部分。该项目采用 “双主体50%协同评分” 机制:校内教师依据课程教学标准,结合学习者项目日常参与、阶段性成果、团队协作表现等进行评估;国际文凭组织(IBO)则通过标准化评审流程,针对项目最终成果的完整性、创新性及与课程目标的契合度开展评估,两者评分共同决定该项目最终成绩。
机构IB课程培训班
机构IB课程培训班正是从IB课程体系的教学逻辑出发,用“定制化规划+ 沉浸式训练+全程反馈”,帮学生把 “难点” 变成升学的 “加分跳板”,已助力近千名学生拿到目标院校offer~
机构国际IB课程培训班师资团队对IB课程体系与出题规律把握精准。凭借丰富经验,能高效攻克学生学习难点,助力学生提升成绩!
线下校区
线下校区:上海(浦东、徐汇、黄浦、闵行)、北京(海淀、国贸、顺义)、广州、深圳(南山、福田)、苏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青岛、无锡、武汉、合肥、宁波、天津、常州、厦门、香港、新加坡等均开设线下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