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大学就业报告:收入差10倍!选错专业=起薪降级?

每年夏天,无数毕业生也将走向社会,正式开启人生的“另一个篇章”。而今年,一份来自普林斯顿大学《The Daily Princetonian》的权威调查,揭示了这所常春藤名校202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收入预期与专业差异等核心数据。

三组数据向我们真实呈现了:“顶尖学生的职业选择到底在追求什么?”、“收入和幸福感到底成不成正比?”、“哪些专业真的是‘钱途’与‘前途’齐飞?”

这不只是一组组枯燥的统计数字,它反映了一个关键命题:在现实面前,连一群最聪明的年轻人,也在“理想与高薪”、“热爱与稳定”之间反复权衡。

快来一窥美国顶尖名校毕业生的真实走向吧!

不同专业起薪:谁在毕业即高薪?

普林斯顿大学就业报告:收入差10倍!选错专业=起薪降级?

上表可以明显看出,毕业生预期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修专业的直接影响,而不同专业背后又对应着明显不同的就业行业、职业路径、读研倾向与社会资本回报。这种分化现象在2025年调查中尤为明显:

理科类(数学、物理、统计等)

这一类别已不再是“象牙塔式的研究预备队”,而是新一代活跃在顶尖金融公司的就业主力军。尤其以数学专业为代表:

顶尖目标导向明确:很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为顶级量化金融公司,参与严苛的暑期实习筛选流程、提前系统训练面试技能(如概率论、博弈论、脑筋急转弯),形成了一套极具壁垒的“就业内部路径”;

校内资源支持强大:普林斯顿数学、ORFE、物理等专业学生可获得高质量研究机会(如 PRIMES, REUs),并可能通过教授推荐进入精英公司;

高起点+高密度:这类职业初始薪资本身已经极高,同时薪资区间集中,极少落在低端区间,导致统计意义上的“均值极高”。

不过,量化金融岗位虽然高薪,但压力极大,工作时长、知识密度、算法竞速等要求远超常规tech岗位。因此,“敢走这条路”的学生,本身就具备极强自信与风险容忍度。

工程/计算机类(CS、化工等)

虽然在2025届中,CS类毕业生的预期薪资略逊于数学,但仍旧是全校最具就业安全感的专业群体:

路径“产业化”程度最高:几乎每位CS专业学生都在大二或大三完成暑期实习,如在Google, Meta, Stripe等实习,return offer制度使得就业流程高度程序化;

少数突破:个别学生进入startup或对冲基金等团队,薪资上限可接近$250K;

劣势在于分化:不是每个CS学生都能进大厂或金融科技,部分人最终进入中型企业或非营利科技岗位,可能拉低整体预期收入的一部分分布;

生命科学类(神经科学、化学等)

该类专业因其深度依赖进一步教育(医学、博士)而在统计中呈现出较低的起薪水平:

“Gap Year文化”浓厚:大多数神经科学、生物类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医学院申请准备年(gap year),或以临床研究助理、NGO志愿者身份参与短期项目,年收入常见为 $0–$30K;

职业回报周期长:即使成功申请医学院,真正获得高薪也可能是7–10年后的事情;

对口就业难:本科生物/化学专业直接进入工业界研究岗位竞争力相对较弱,往往需MS或PhD辅助。

人文社科类(政史哲和语言类等)

该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路径多样且非标准化,导致预期收入呈现出“中低区间聚集+高端个例”的组合分布:

主流出路:教育、法律、非营利、政府政策分析、媒体出版等,初始薪资普遍落在$30K–$59K;

高端路径:部分进入顶级法律事务所(如未来JD路线)、政策智库、咨询公司,薪资可接近 $90K,但属少数;

精神驱动:很多人文类学生更关注“做有意义的事”而非高收入,对社会正义、文化保存、公共利益有强烈使命感;

不同职业方向,满意度天差地别

普林斯顿大学就业报告:收入差10倍!选错专业=起薪降级?

调查数据显示,不同职业方向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差异巨大——有的方向几乎人人“非常满意”,有的却是大多数人“说不上来”,甚至“不太满意”。它揭示了一个残酷又诚实的现实:并非所有看似“高大上”的职业方向,都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高满意度职业方向(满意度90%+)

普林斯顿大学就业报告:收入差10倍!选错专业=起薪降级?

这些就业方向的共同点是:

  • 自主选择性强:大多是学生“为之努力多年”的结果
  • 路径清晰或平台化强:例如CS、金融、工程等方向,要么“做技术”,要么“进大厂”,不易陷入迷茫
  • 即使高强度,也因成就感或薪资回报而被认同

而满意度达100%的“Military”部分虽然通常不会作为顶尖名校毕业生的主流职业选择,但在普林斯顿这样拥有强烈“公共使命传统”的常春藤大学中,“Military”确实是一个存在感不低、并且满意度极高的小众选项。选择该方向的学生通常是高度主动的决定,不是“求职失败后的兜底选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Software Engineering显示出非常高的综合满意度:91.67%的学生对岗位表示满意,这可能推翻过去“技术岗卷、加班多”的刻板认知,说明普林斯顿的CS毕业生在进入顶尖科技公司或初创企业后,找到了很强的归属感与实现感。

中等满意度区间(70%左右)

普林斯顿大学就业报告:收入差10倍!选错专业=起薪降级?

这些职业方向的学生多数拥有清晰的目标感,职业路径虽然未必轻松,但因早期规划扎实,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例如进入法律行业的工作节奏紧凑、职业压力大、门槛高,即使学生认可这条路,也不代表每个人都享受这条路的“起点阶段”;虽然咨询类工作向来是常春藤毕业生首选,但这也是最容易“看着光鲜、做着焦灼”的职业之一:工作时间长、任务密集,生活节奏极快等问题导致满意度略显分化...

满意度偏低区间(<60%)

普林斯顿大学就业报告:收入差10倍!选错专业=起薪降级?

这几类毕业生的共通点在于:方向模糊、资源稀缺、成长路径不清晰,导致职业信心和投入意愿相对较弱等等。

此外,一些“理想主义倾向较重”的行业,如Public Health、Media/Publishing、Arts,虽然对社会有价值,但由于就业市场小、起薪偏低、上升慢,导致部分毕业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落差。

尤其是公共卫生、艺术、媒体出版等行业,虽然不少学生有热情,但满意度和收入都不高,背后反映的是结构性“选择之痛”——这些行业本身资源少、晋升慢,却往往吸引理想主义者。

预期薪资 vs 工作满意度

普林斯顿大学就业报告:收入差10倍!选错专业=起薪降级?

总体说来,通常高收入(如$120K+)与更高的工作满意度相关,因薪资是重要激励因素;而中等收入群体能会因经济压力或职业发展受限而更易出现不满;选择“未就业”的毕业生可能面临焦虑,但其满意度无法直接评估。

顶薪群体($180K–$250K+)

在$250K+区间,满意度达到了全调查最高(77.78%),远超整体平均;说明这类工作不仅提供极高的经济回报,也带来极强的心理认同——在同龄人中极具象征性价值。

通常职业成就感强、能力被充分认可,因此满意度也高。另外,非金钱因素也起作用,但被高收入“缓冲”。虽然此类岗位往往工时长、节奏快、压力大,但高收入极大缓解了“职业痛点”;学生普遍认为:“这份工作值这个钱”,从而愿意付出精力,甚至乐在其中。

高收入群体($90K–$179K)

这类群体对于收入满意度呈快速增长趋势,多数人拿到的是普林斯顿学生“眼中的好工作”:进可攻、退可守,有品牌,有未来;工作内容富有挑战、晋升路径明确、peer group优质等等。

但满意度未达“巅峰”的三大原因可能是:工作压力与强度较大、成长预期与现实的落差、缺乏自主权或使命感等等。

中等收入群体($30K–$89K)

意外地,在$60K–$89K区间,非常满意的程度还不如$30K–$59K,说明:

  • 部分学生可能本希望拿到更高薪、但因竞争压力而“向下就业”,从而产生“落差感”
  • 也可能是工作本身压力大或与预期不符
  • 属于“不上不下”区间的典型焦虑人群:已经就业、收入尚可,但不够满意,缺乏成就感

低收入群体($0–$29K)

这部分的绝大多数人处于“未真正就业”状态,可能是Gap Year、临时实习、读研未开始等情形,既没收入也无稳定职业身份。

每年走出象牙塔的,不只是拿到顶级offer的“准精英”,也有许多仍在探索中的普通毕业生。而在普林斯顿这所常春藤名校里,那些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年轻人,也在同样面对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考题——

到底是追逐稳定,还是冒险求变?是选择热爱,还是优先高薪?

这份毕业生调查的数据或许不会给出最终答案,但它至少提醒我们:哪怕是最聪明的头脑,也无法在青春之初就完美解决所有平衡与权衡。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10和AMC12有哪些区别?不同年级该如何选择?附AMC10/AMC12培训课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