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失业率超过艺术史的两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失业率也高于艺术史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计算机工程:失业率为7.5%,而艺术史毕业生的失业率为3%。
计算机科学:失业率为6.1%,同样高于艺术史专业的3%。
曾几何时,CS 是留学圈的顶流专业——仿佛只要选了它,高薪工作和体面人生就稳了。
哪怕近几年,湾区码农头秃爆肝的段子层出不穷,学生们对计算机科学的热情依旧不减,从 2005 年到 2023 年,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增长了四倍,计算机科学也常年被评为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然而这一现象可能很快就要成为历史了。
不过大家先别急,这组数据确实让人警醒,但并不是全盘否定或盲目接受上榜专业,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专业实际情况和行业真实现状。
01
失业率最高专业 | 失业率最低专业 |
![]() |
![]() |
点击大图查看
失业率最高前三名依次为人类学(失业率9.4%)、物理学(失业率7.8%)、计算机工程(失业率7.5%)。
失业率最低的前三名依次为营养科学(失业率0.4%)、建筑服务(失业率 0.7%)、农学/动植物科学(失业率约1.2%)。
02
人文社科领域就业形势两极分化,像人类学本科毕业的对口岗位极少,绝大多数人选择继续深造。
商业艺术及平面设计不仅失业率7.2%,早期薪资也低,只有48,000美元。
入行门槛低,同岗位竞争极其激烈,美术专业也是类似情况,需要搭配其他技能或跨界,才能更有出路。
然而,有些人文社科专业就业前景极好,比如营养科学专业失业率低,行业需求广泛,早期薪资也不错,能到75,000美元。
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的失业率也非常低,虽然薪资不高,但岗位稳定、社会需求强劲。
一直以来,理工科专业可谓是大学新生“最受欢迎专业”,纽约联储数据却显示,物理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专业失业率居高不下。
但与人文社科高失业率专业不同,他们早期薪资水平不差,尤其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都达到8万美元。
物理学继续深造率接近68%,说明本科学历在就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读完硕博出来,进入类似金融分析、量化投资等岗位,还是非常能打的!
化学专业也是相同情况,科研岗位都要硕博学位,制药、材料研发等企业也都有学历要求。
而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困境有三大原因:
1. 毕业生激增,市场无法消化
过去十年间,美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呈现爆炸式增长:
2013-2014年:约5.2万人获得学位
2022-2023年:激增至11.3万人(增长117%)
2024年:预计仍有约10万CS毕业生涌入市场
2. 科技大裁员与岗位消失
疫情后的科技繁荣催生了招聘热潮,但紧随其后的却是硅谷大厂的血腥裁员。微软、Meta、谷歌等巨头数万人被裁,直接导致初级岗位急剧减少。更令人忧心的是,入门级岗位正在系统性消失。
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已宣布:2025年起不再招聘软件工程师。HR顾问Bryan Driscoll指出:“公司不是把活外包出去,就是直接用自动化替代人。”
3. AI革命:程序员被自己创造的技术取代
最具颠覆性的冲击来自AI技术本身:
AI编程工具(如Devin、Cursor、GitHub Copilot)雨后春笋般涌现
Claude 3.5、GPT-4o等AI模型在编程竞赛中超越人类顶尖选手
微软推出的“SWE智能体”已达到人类程序员水平
管理咨询公司Janco Associates基于美国劳工部数据的报告显示,IT失业人数从去年12月的9.8万人飙升至今年1月的15.2万人。
短短一个多月,暴增5.4万人。该公司CEO直言不讳:“AI的广泛应用是导致IT领域就业损失的重要原因。”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准留学生和家长不禁要问:计算机专业还值得申请吗?答案是复杂而多面的。
计算机专业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需搭配硬核技能,不断学习新技术。
虽然计算机初级岗位减少,但AI、网络安全、数据科学等高端领域人才缺口仍在扩大。
预计2025年,全美将有350万个STEM职位空缺。而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收入惊人,早期薪资8万美元,中期可达11.5万美元,远高于全美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约6万美元)。
其实,纽约联储的数据也说明单一专业的线性思维已经过时。
在AI时代,行业发展瞬息万变,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不止所学专业,无论是STEM还是人文社科,未来的赢家永远是那些能够跨界整合资源、保持技能更新的人。
对于正在考虑美本专业的学生和家庭来说,了解各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行业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留学申请不再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而是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全方位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