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f. Bailey - 国际教育联盟 - 国际竞赛网

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Bailey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 哲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新加坡国立大学Prof.Bailey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新加坡国立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Bailey(595)

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哲学教授,这位导师是当今哲学、数字货币和技术伦理领域的重要学者。他曾是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Yale-NUS College)的创始教师之一,并在该校存续期间全程任教(2012-2024)。除学术工作外,导师还担任比特币政策研究所(Bitcoin Policy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经常就比特币、加密货币、货币和社会等话题为记者和立法者提供咨询。

导师拥有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哲学博士学位和美国拜欧拉大学(Biola University)哲学学士学位,其独特的学术背景使他能够在传统哲学与新兴数字技术之间建立联系,为当代社会问题提供深刻的哲学思考。

研究领域

导师的教学兴趣涵盖了广泛的哲学领域,包括"生命、宇宙与一切"这类宏大主题,以及哲学与政治思想、技术哲学、宗教哲学、货币理论和死亡与生命意义等专题课程。这些教学内容反映了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对当代问题的关注。

导师的研究兴趣围绕三个主要领域:货币(特别是比特币和加密货币)、人(人类本质和形而上学)以及神(宗教哲学)。这三个领域展现了他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将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相结合,为当代社会问题提供独特的哲学视角。

研究分析

1. 《You could be immaterial (or not)》

发表于《Religious Studies》(宗教研究)期刊(2024年第60卷第4期)

在这篇文章中,导师质疑了关于人类本质的两种主流观点的模态延伸:物质主义者认为我们必然是完全物质的存在,而二元论者则认为我们必然是完全非物质的存在。导师挑战了这两种观点中的"必然性"论断,主张无论是物质主义者还是二元论者,都应该拒绝其观点的模态延伸,转而采纳偶然性学说,或者对这些模态延伸保持沉默。这篇论文展示了导师在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领域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关于人类本质和身份的本体论问题。通过对传统二元论和物质主义立场的重新评估,他为理解人类本质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开放的视角。

2.《RESISTANCE MONEY: A Philosophical Case for Bitcoin》

(2024年,Routledge出版社)

该著作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哲学框架来理解和评估比特币。作者认为比特币不仅仅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抵抗货币",它使个人能够抵御公共和私人机构的扩张权力。书中首先解释了比特币发明的原因、运作方式以及它在其他货币类型中的位置,然后从全球视角提供了一个评估比特币的框架,用于检验比特币的货币政策、抗审查能力、隐私性、包容性和能源使用情况。尽管比特币存在不完美之处,作者仍然认为它对世界是一种净收益。这部著作体现了导师将哲学思考应用于当代技术和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理解数字货币的社会和政治影响提供了深刻见解。

3. 《Magical Thinking》

发表于《Faith and Philosophy》(信仰与哲学)期刊(2020年第37卷第2期)

文章探讨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上帝是一个非物质的思考存在,这是否支持我们自己也是非物质思考存在的观点?导师在文中持否定态度,并探讨了从以下观察中得出的心灵哲学含义:在有神论中,上帝的心智在某种程度上是"魔法般的"。这篇文章巧妙地将宗教哲学与心灵哲学结合起来,探讨了神学概念如何影响我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通过分析上帝心智的特殊性质,导师为人类心智与物质身体关系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4. 《Monotheism and Human Nature》

(2021年,剑桥大学出版社)

这本专著探讨了全能且非物质的上帝的存在、至高无上和唯一性如何影响我们自身的本质。导师试图通过思考上帝可能是什么来揭示关于我们自身的教训。一个主要观点是,亚伯拉罕一神论实际上是一个令人惊讶地适合捍卫和发展"我们是完全物质的存在"这一观点的框架。然而,这种物质主义不同于任何标准变体,需要对通常的观点进行修订和调整。这项研究表明,尽管我们确实是完全物质的存在,但我们远不如我们可能看起来那么普通。这本书体现了导师在宗教哲学和人类本体论领域的独特贡献,挑战了传统上认为一神论与物质主义不相容的假设。

5. 《What Satoshi Did》

收录于《The Satoshi Papers: Political Economy After Bitcoin》(中本聪论文集:比特币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书章(2025年)

这篇文章探讨了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的贡献及其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导师与Craig Warmke合作分析了比特币的创建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货币、价值和经济系统的理解。文章探讨了分散式数字货币的政治和哲学意义,以及它如何为抵抗集中化权威提供了新工具。这项研究展示了导师将哲学分析应用于技术创新的能力,揭示了比特币不仅是一种技术或投资工具,而且是一种可能重塑社会经济关系的哲学概念。

6. 《Greening bitcoin with incentive offsets》

这份发表于比特币政策研究所的报告(2025年)

作者提出了一种方式,使人们可以投资比特币而不会哪怕是稍微促进不可持续的比特币挖矿。如果一个人按照其比特币持有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比例共同投资"绿色共同投资工具"(GCIs),那么此人的比特币和绿色挖矿投资加在一起将不会产生任何以碳密集方式挖掘比特币的净激励。这项研究表明了导师不仅关注比特币的哲学和经济方面,还积极寻求解决与之相关的环境挑战的方法,展示了他将理论分析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的能力

项目分析

1. 比特币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项目

作为比特币政策研究所(Bitcoin Policy Institute)的高级研究员,导师积极参与了关于比特币、加密货币和金融创新的政策咨询工作。他与记者和立法者就与比特币、加密货币、货币和社会相关的话题进行磋商,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实际政策建议。这个项目体现了导师将哲学思考应用于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理解数字货币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方面。在该研究所的工作中,导师强调了比特币作为"抵抗货币"的角色,能够帮助个人在面对通货膨胀、威权主义、监控、审查和金融排斥的不完美世界中保持自主权。

2.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哲学、政治和经济学(PPE)专业负责人

导师曾担任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哲学、政治和经济学(PPE)专业的负责人,开发了跨学科课程,将哲学思考与社会科学方法相结合。在这一角色中,他指导学生探索哲学、政治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特别关注货币的哲学和经济学。导师将PPE视为一种"智力套利"的场所,即利用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差异创造新的见解。通过这一项目,他培养了学生在复杂问题上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展示了跨学科方法在解决当代问题中的价值。

3. 比特币研究教学项目

导师开发了创新的比特币研究和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他的"比特币哲学与经济学"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亲自运行比特币节点,与闪电网络互动,并记录他们的体验和反思。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直接体验比特币技术,同时思考其更广泛的哲学和社会含义。导师认为,与比特币的实际接触能够引发对整个世界的思考,从最初的"比特币是什么?"和"价格会上涨吗?"等基本问题,逐渐过渡到更深入的关于货币本质、价值来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思考。这种教学创新反映了导师将抽象哲学概念与实际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研究想法

1. 数字货币与伦理自主性研究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在经济交易中保持自主权的手段,但这种自主权的伦理维度尚未得到充分探索。可以研究数字货币如何影响个人伦理自性,包括以下方面:

  • 自主决策与数字货币:探讨数字货币如何改变个人的经济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变化对伦理自主性的影响。
  • 抵抗与责任的平衡:研究如何在利用数字货币抵抗不公正权力的同时,维持社会责任和伦理义务。
  • 隐私与透明度的辩证关系:分析数字货币中隐私与透明度的平衡如何影响个人伦理选择和社会信任。

2. 跨文化视角下的数字货币哲学

导师的研究主要基于西方哲学传统,但数字货币是一个全球现象。将其研究扩展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带来新的见解:

  • 东亚哲学传统与比特币:探索儒家、道家或佛教哲学如何理解去中心化货币和经济自主性。
  • 全球南方视角:研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如何看待和使用比特币,特别是在面临高通胀和金融不稳定的情况下。
  • 数字殖民主义的批判分析:评估加密货币的全球扩张是否代表了一种新形式的(数字)殖民主义,以及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数字金融框架。

3. 人工智能与数字货币的交叉研究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其与数字货币的交叉领域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方向:

  • 算法治理与金融自主性:研究算法如何在数字货币系统中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人类自主性和金融治理。
  • AI辅助的金融伦理决策:探索如何开发AI系统以支持个人在数字货币环境中做出更符合伦理的决策。
  • 机器学习与去中心化金融稳定性: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如何预测和管理去中心化金融系统中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4. 数字存在与价值本体论的新模型

  • 导师的"数字价值"研究提出了关于数字存在价值的深刻问题,这可以进一步扩展:
  • 数字稀缺性的形而上学:探索在理论上可无限复制的环境中,价值和稀缺性的本质是什么。
  • 数字物品的本体论地位:发展一种新的本体论模型,解释数字物品(如NFTs、比特币或数字艺术)的存在方式及其与物理物品的关系。
  • 跨实体价值转移:研究价值如何在物理和数字领域之间转移,以及这种转移对我们理解价值本质的影响。

5. 宗教传统与数字金融的对话

  • 结合导师在宗教哲学和数字货币方面的专长,探索宗教传统如何与现代数字金融实践对话:
  • 宗教文本对金融去中心化的解读:分析主要宗教传统(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的经典文本如何看待金融中介和去中心化。
  • 神学与密码学的比较研究:探索神学思想与密码学原则之间的概念联系,如信任、信念和验证的概念。
  • 宗教社区与替代经济系统:研究宗教社区如何采用或适应数字货币,以及这如何影响其经济和社会实践。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准备

  • 跨学科知识基础:有志于申请该导师的博士生应具备扎实的哲学基础,同时也要熟悉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应掌握形而上学、宗教哲学和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理论,这将有助于理解导师研究的交叉领域。
  • 技术素养培养:由于导师的研究涉及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申请者应努力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密码学基础和数字货币的运作机制。不需要成为技术专家,但应能够理解这些技术的核心概念及其哲学含义。
  • 方法论多样性:熟悉不同的哲学研究方法,包括概念分析、论证评估和跨学科方法。导师的研究结合了传统哲学分析与社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方法,因此申请者应展示自己的方法论灵活性。

2. 研究提案开发

  • 找准交叉点:研究提案应定位在导师三个主要研究领域(货币、人、神)的交叉点上。例如,可以探讨数字货币如何影响人类主体性,或者宗教概念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数字价值。这种交叉研究更可能引起导师的兴趣。
  • 平衡理论与实践:提案应兼顾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导师的研究展示了对抽象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关注这些问题对实际世界的影响,因此好的提案应体现这种平衡。
  • 创新性思考:不要仅仅复述导师已有的研究,而应展示如何基于其工作开拓新的研究方向。例如,可以提出将导师的比特币哲学框架应用于新兴的去中心化金融领域,或者探索其形而上学思想在人工智能伦理中的应用。
  • 方法论清晰性:明确说明你计划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由于导师的研究跨越多个学科,清晰的方法论将帮助他理解你计划如何组织和进行研究。

3. 实际准备工作

  • 深入阅读导师著作:全面阅读导师的主要著作,特别是《RESISTANCE MONEY: A Philosophical Case for Bitcoin》和《Monotheism and Human Nature》,以及其他关键论文。准备在面试中讨论这些作品的核心观点和论证。
  • 关注最新发展:跟踪数字货币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讨论,包括技术创新、监管变化和社会影响。导师作为比特币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很可能关注这些动态发展。
  • 实践经验:考虑获取一些与比特币或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实际经验,如运行比特币节点、参与开源项目或编写与区块链相关的简单应用程序。这与导师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比特币技术的教学方法相符。
  • 建立学术网络:尝试与导师的合作者(如Bradley Rettler和Craig Warmke)或相关领域的其他学者建立联系。参加相关会议或在线讨论组,这不仅有助于扩展你的知识,还可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推荐或介绍。

博士背景

Aristotle,985哲学学院博士生,专注于当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擅长运用跨文化哲学和现象学方法,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伦理困境和技术哲学问题。在研究人工智能伦理与东方智慧传统的对话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研究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和《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重要期刊。擅长哲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就读UCL一年究竟要花多少钱?学费、住宿费、生活成本最全汇总

下一篇

当实验室变成压力锅:谁在撕裂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