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 历史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新加坡国立大学的Prof.Thwin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教授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专注于缅甸/东南亚历史研究,同时担任该校比较亚洲研究博士项目的召集人和亚洲研究所(Asia Research Institute)副所长。
作为一位深耕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学者,教授还担任《东南亚研究期刊》的编辑,以及美国缅甸研究基金会的受托人。他的学术背景跨越亚洲历史、殖民主义研究、法律社会学、社会运动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缅甸国家建构、法律、知识生产与反抗等方面,探索统治、抵抗与身份认同在殖民晚期东南亚的历史演变。
研究领域
教授的教学和研究兴趣跨越多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全面的学术视角,特别关注缅甸和东南亚历史文化的演变。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 缅甸/东南亚历史作为缅甸和东南亚历史专家,教授通过深入研究古代到现代的历史进程,探索了该地区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的课程包括"东南亚历史导论"、"世界历史导论"、"现代世界中的亚洲"和"缅甸历史"等本科课程,以及"亚洲研究在亚洲"、"东南亚历史研究方法"和"世界历史研究方法:印度洋交汇"等研究生课程。
- 殖民主义/后殖民研究/国家建构教授对殖民与后殖民时期的权力结构、法律制度和国家建构过程有深入研究。他特别关注殖民时期的法律如何塑造和定义了东南亚社会,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延续到后殖民时期。他的研究检视了缅甸国家认同的历史与民族主义话语的形成过程,探讨了殖民经历如何影响现代缅甸的国家建构路径。
- 反抗/社会运动教授对东南亚,特别是缅甸的反抗历史和社会运动有深入研究。他的首部专著《加伦国王的回归》详细分析了萨亚桑起义(1930-1932年),这是缅甸最著名的农民起义,也是东南亚最常被研究的反殖民运动之一。通过对这一事件的重新检视,他提出了对反抗历史叙事构建的新见解。
- 档案/知识生产/认识论教授关注知识生产的政治和权力维度,特别是殖民档案如何塑造了我们对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他的研究检视了学者官员(包括殖民时期和本土)在构建东南亚文化认识中的角色,挑战了传统叙事,并探索了替代性解读的可能性。
- 社会法律研究/法律与地理教授研究法律制度如何塑造和影响社会文化,尤其关注殖民地法律如何定义和规范缅甸文化。他的研究探讨了法律如何被用作控制机制,以及当地社区如何通过法律框架来表达和调解社会关系。
- 跨亚洲研究/亚洲主义教授的研究关注亚洲国家之间的历史联系和文化交流。他目前的一个研究项目探索印度、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跨国佛教网络,研究国家、宗教和商业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反映了他对跨亚洲联系和亚洲区域内部互动的学术兴趣。
- 公共亚洲研究/公共历史教授关注历史如何在公共领域中被呈现、解释和应用。他正在完成一个题为《走向缅甸的国家过去:公共历史、记忆、传记》的项目,研究公共历史在构建国家认同中的作用。
- 亚洲叙事与融合教授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叙事传统及其在地区融合中的作用。他的教学和研究常常超越国家边界,关注跨国历史和文化联系,挑战了传统的国家中心叙事框架。
- 宗教/本土知识系统教授探究宗教(尤其是佛教)在东南亚社会和政治中的作用,以及本土知识系统如何与外来影响互动。他的研究关注宗教实践、信仰体系和机构如何塑造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
研究分析
1. 《加伦国王的回归:殖民缅甸的历史、法律与反抗》
发表于:俄亥俄大学出版社
研究内容:这部专著重新审视了1930年代缅甸最著名的农民起义——萨亚桑起义的历史。1930年末,在俯瞰英属缅甸农村稻田的一座偏僻山上,农民领袖萨亚桑加冕自己为国王并发动了一系列起义,这最终演变成东南亚历史上最大的反殖民叛乱之一。教授分析了萨亚桑故事的法律起源,重新考察了这一叛乱基本叙事和解释所基于的事实。
重要发现:教授揭示了反叛乱法律如何生产和将缅甸文化犯罪化,从而影响了农民抵抗在档案中的记录方式及其被东南亚学者理解的方式。他质疑了长期以来被学界接受的萨亚桑以复兴缅甸失落王位的名义组织叛乱的叙事,指出法律证据并未确凿地证明这一点。研究表明,反叛乱立法不仅决定了证据如何被纳入记录,还直接规定了如何理解和描述缅甸农民抵抗行为。
2 .《缅甸自古以来的历史:传统与变革》
出版社:Reaktion Books/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研究内容:这部著作提供了缅甸从古代到现代的全面历史概述,跨越近三千年的历史发展。从仰光平原的神圣佛塔到宏伟的殖民时期英国宅邸,作者揭示了缅甸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书中追溯了缅甸社区的传统与变革,从其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遗迹到前殖民王国的辉煌,从其与英国殖民主义的遭遇到二战后共和国的斗争。
重要发现:作者在书中提出,缅甸历史不应仅通过殖民或后殖民视角来理解,而应将现代发展置于更广泛的历史模式中考察。他们认为,缅甸社会的许多特征(如佛教传统、社区组织和治理形式)展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常被现代政治分析所忽视。同时,该书也考察了缅甸社会的变革,特别是在与外部势力互动过程中的适应与转变。
3. 《东南亚新史》
出版社:Palgrave-Macmillan
研究内容:这是一部由多位东南亚研究专家合著的综合性历史著作,提供了从前殖民时期到现代的东南亚全面历史概述。该书挑战了传统的国家中心叙事,采用更具区域性和比较性的方法来理解东南亚历史。教授在该书中贡献了关于缅甸历史以及该地区跨国联系的章节。
重要发现:该书强调了东南亚作为一个区域的历史连贯性和复杂性,同时承认各国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作者们提出,东南亚国家尽管有不同的殖民经历和后殖民轨迹,但共享许多历史经验和文化特征。书中也探讨了宗教、商业网络和跨文化交流在塑造区域认同中的作用。
4. 《殖民与后殖民缅甸的民族主义:团结、不和谐与社区危机》
发表于:《东亚与东南亚民族主义劳特利奇手册》,2023年
研究内容:这一章节深入探讨了缅甸不同形式的民族主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盛行的各种民族主义思想和团体。教授分析了缅甸作为一种社区形式被定义的各种方式,这些方式受到当地动态和外部影响、机构和个人以及历史的偶然性和背景的影响。
重要发现:教授指出,由于一系列历史、地理、人口、政治和文化因素,缅甸民族主义故事在国家领土化(和去领土化)过程中既有统一作用也有分裂效果。不同的团体同时形成了不同的归属感、团结感和社区意识,这些团体希望主张自己对独立和现代缅甸的愿景。研究表明,缅甸民族主义是多元且常常相互竞争的,反映了该国复杂的历史和社会构成。
5. 《奇隆:缅甸国家体育》
发表于:《亚洲体育劳特利奇手册》
研究领域:体育历史、国家认同、文化转化
研究内容:这一研究考察了奇隆(一种藤球街头游戏)如何转变为缅甸的国家体育,这一过程与亚洲其他地区的休闲活动、仪式和消遣的历史相似。在东南亚遭遇欧洲殖民主义的背景下,通过新的美学和功能模式对本地文化形式的重新解释是该地区殖民现代性及其传播的更广泛故事的一部分。
重要发现:教授通过将"体育"视为现代性和帝国的一个类别,研究了二十世纪学生、社会活动家、民族主义者和国家建设者如何将奇隆识别和重新配置为一项体育运动,这既反映了对英国帝国在缅甸引入的文明标准的接受,也体现了对这些标准的超越。研究表明,奇隆的国家化过程反映了殖民遗产与本土文化自主性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体育如何成为国家认同建构的一部分。
6. 《走向缅甸的国家过去:公共历史、记忆、传记》
(进行中)
研究内容:这一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探讨公共历史在构建缅甸国家认同中的作用。教授考察了国家如何通过博物馆系统、公共纪念活动和历史教育来塑造公共记忆和国家叙事。研究特别关注1952-1962年缅甸国家博物馆系统的建立及其在促进国家认同感中的作用。
重要发现:虽然该项目仍在进行中,但初步研究表明,缅甸的公共历史在后殖民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国家克服殖民划分并建立一种共享的历史理解。研究还探讨了缅甸学者官员在知识生产和国家历史建构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努力如何受到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项目分析
1. 社会主义缅甸农民英雄建构研究
项目状态:进行中
研究领域:知识史、宣传研究、社会主义研究
研究内容:这个研究项目考察了社会主义缅甸时期(1962-1988年)农民英雄形象的建构过程。教授分析了国家机构如何利用历史叙事、文学作品和公共纪念活动来塑造和传播特定的农民英雄形象,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国家建设目标。
2. 南亚和东南亚跨国佛教网络研究
项目状态:进行中
研究领域:宗教研究、跨国网络、佛教研究
研究内容:这个研究项目探索印度、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跨国佛教网络,研究国家、宗教和商业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教授考察了佛教僧侣、商业赞助人和政府机构如何合作建立跨越国界的宗教联系,以及这些网络如何影响区域认同和文化交流。
3. 缅甸国家认同的历史和民族志建构研究
项目状态:进行中
研究领域:认同政治、民族志研究、知识生产
研究内容:这一研究项目检视了缅甸国家认同的历史和民族志建构过程。教授考察了殖民时期和后殖民时期的学者、官员和知识分子如何通过民族志研究、历史著作和文化政策来定义和表达缅甸性(Burmeseness)。研究特别关注这些知识生产实践如何影响了对缅甸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研究想法
1. 数字档案与殖民遗产的重新解读
研究方向:探索数字人文方法如何为重新解读殖民档案提供新可能性,特别关注缅甸和东南亚的殖民档案。
具体研究问题:
- 数字工具(如文本挖掘、网络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如何揭示殖民档案中被忽视的叙事和联系?
- 数字化如何改变档案的可访问性和解释,特别是对于原本被边缘化的声音?
- 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数字档案,同时尊重传统知识系统和文化敏感性?
创新性:这一研究将数字人文方法与后殖民批评相结合,为重新评估殖民遗产提供新工具和视角。它不仅是方法论上的创新,也为思考档案伦理和知识民主化提供了新框架。
2. 法律多元性与后殖民司法:缅甸案例研究
研究方向:研究缅甸法律体系中习惯法、宗教法和殖民法律的交织与冲突,以及这种法律多元性如何影响当代司法实践和社会正义。
具体研究问题:
- 缅甸的法律多元性如何体现殖民历史、佛教传统和民族多样性的相互作用?
- 在处理土地权、婚姻关系和社区冲突等问题时,不同法律体系如何竞争或协调?
- 法律多元性对少数民族权利和社会边缘群体的影响是什么?
创新性:这一研究超越了传统的法律中心主义,关注法律实践如何嵌入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它提供了一个更加细微和本土化的法律理解框架,挑战了普遍主义法律理论的假设。
3.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缅甸边境社区的历史叙事
研究方向:通过口述历史方法收集和分析缅甸边境社区(如缅泰、缅中、缅印边境)的历史叙事,探索这些叙事如何挑战或补充官方历史。
具体研究问题:
- 边境社区如何理解和叙述自己的历史,尤其是与国家建构和边界划定相关的历史?
- 不同世代之间的历史记忆如何传递,什么样的记忆被保存或遗忘?
- 边境记忆如何为重新思考东南亚区域史提供新视角?
创新性:这一研究将边缘化社区的声音纳入历史叙事,挑战了国家中心的历史书写。它也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历史方法,将微观历史与宏观区域过程联系起来。
4. 佛教与环境政治:跨国保护网络研究
研究方向:研究当代东南亚佛教组织和僧侣如何参与环境保护运动,特别是跨越缅甸、泰国和柬埔寨的"生态僧侣"网络。
- 具体研究问题:
- 佛教教义和实践如何被重新解释以应对现代环境挑战?
- 僧侣领导的环保运动如何与国际环保组织、政府机构和当地社区互动?
- 佛教环保主义如何重新定义神圣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的边界?
创新性:这一研究将宗教研究与环境政治学结合,探索宗教如何成为环境活动的资源和框架。它超越了将宗教视为传统或现代的二元对立,展示了宗教如何适应并参与当代全球挑战。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准备
跨学科知识基础:
- 深入学习东南亚历史,特别是缅甸历史,包括前殖民、殖民和后殖民时期
- 培养社会理论基础,尤其是后殖民理论、法律人类学和记忆研究等相关领域
- 掌握至少一门相关的研究方法,如档案研究、口述历史、民族志或文本分析
语言能力:
- 如果研究聚焦缅甸,学习缅甸语将是极大优势,即使初级水平也能展示你的学术承诺
- 考虑学习与研究相关的其他语言,如泰语(对于边境研究)或殖民档案所用的语言(如英语)
- 证明你有能力掌握研究所需的语言技能,可以通过语言课程证书或自学经历展示
研究经验:
- 参与与东南亚历史或文化相关的研究项目,积累实际研究经验
- 如有可能,进行短期田野调查或档案研究,展示你的研究能力和承诺
- 撰写与教授研究领域相关的高质量论文或研究报告
2. 研究兴趣匹配
深入了解导师研究:
- 全面阅读教授的主要著作,特别是《加伦国王的回归》、《缅甸自古以来的历史》和他的关键论文
- 关注他最新的研究项目和发表,了解他当前的学术关注点
- 分析他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之对接
研究提案准备:
- 制定一个与教授研究领域相关但又有创新性的研究提案
- 明确说明你的研究问题、理论框架、方法论和潜在贡献
- 展示你的研究如何延续或补充教授的工作,但又有自己的独特视角
理论定位:
- 将你的研究兴趣置于更广泛的学术讨论中,展示你对相关领域的了解
- 思考你的研究如何对话于后殖民研究、法律史、记忆研究或其他相关理论传统
- 明确你的理论立场,但也表现出开放学习的态度
3. 申请材料准备
研究计划:
- 撰写一份详细、有条理且理论上成熟的研究计划
- 清晰阐述研究问题、背景、方法、理论框架和预期贡献
- 展示你对相关文献的掌握和对研究挑战的认识
- 说明你为何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教授作为导师
个人陈述:
- 讲述你的学术旅程和研究兴趣如何发展
- 展示你对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真诚兴趣,而非仅仅是职业选择
- 强调你的跨文化经历、语言能力和研究技能
- 表明你如何融入比较亚洲研究博士项目的学术环境
写作样本:
- 提交与东南亚历史、殖民研究或相关领域有关的高质量写作样本
- 确保样本展示你的批判性思维、理论理解和研究能力
- 如果可能,选择已在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的作品
推荐信:
- 寻求对你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潜力有深入了解的推荐人
- 理想的推荐人应了解东南亚研究领域,能够评价你的工作相对于该领域的贡献
4. 学术能力展示
方法论技能:
- 展示你掌握了与教授研究相关的方法,如档案研究、口述历史或民族志
- 如果可能,进行一个小型研究项目,运用这些方法并记录你的经验和发现
- 思考如何创新性地应用这些方法来解答新的研究问题
理论掌握:
- 深入阅读教授引用和讨论的理论家的作品
- 在你的写作中展示你能够应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具体历史案例
- 发展你自己的理论视角,表明你不仅是理论的消费者,也是潜在的贡献者
批判性思维:
- 在你的研究计划和写作样本中展示你能够批判性地评估现有文献
- 提出开放性问题,而非简单地接受既定叙事
博士背景
Chronicle Zhou,985历史学院博士生,专注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研究。擅长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和跨学科方法,探索历史文献中的潜在模式和长期趋势。在研究唐宋时期官僚制度演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历史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研究成果发表于《历史研究》和《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等重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