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校招生要求
香港大学博士项目对申请者有较高的学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学历要求:申请者需获得正规大学颁授的荣誉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或获得正规大学颁授的学士学位及一级荣誉学位(或同等学历)。本科直博虽可接受,但要求更高。
2. 英语能力:
·托福:机考≥80分(文学院有额外要求)
·雅思:一般学院要求6分,每个部分不低于5.5分
·或具备海外普通教育证书(GCE)、国际普通中等教育证书(IGCSE)、剑桥英语水平测试(CPE)三项中任一项C级以上成绩
3. 申请时间:
·主轮申请截止时间为每年12月1日(同时也是奖学金申请截止时间)
·次轮申请截止时间为次年4月30日
·第三轮申请截止时间为次年8月31日
·强烈建议在主轮申请,因为后续轮次视招生情况决定是否开放
4. 奖学金:
·全日制博士生奖学金约为18,000-28,100港币/月
·医学院博士生奖学金标准约18,390港币/月,同时学费可获减免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为优秀学生提供额外奖励和会议研究津贴
5. 综合素质:
·注重申请者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需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和专家推荐信
·重视申请者的科研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02、教授研究方向
钟亦琛教授(Dr. Clive Yik-Sham CHUNG)现任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病理学系助理教授,其学术背景深厚:在香港大学化学系获得一等荣誉学士学位(2008)和博士学位(2012),师从香港著名科学家任咏华院士;曾获Croucher博士后奖学金赴加州伯克利大学从事研究,师从Christopher J. Chang教授;之后在诺华-伯克利蛋白质组学中心跟随Daniel K. Nomura教授深造。
钟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1.创新蛋白质组学探针开发
·设计新型N-丙烯酰吲哚-炔烃(NAIA)化学探针
·开发全蛋白质组半胱氨酸分析技术
·发现新的可成药位点和新型药物靶点
2.氧化还原生物学研究
·研发新型活性氧敏感分子探针
·解析铜离子在脑部和癌症中的活性及调控机制
·开发过氧化氢组织化学检测新方法
3.癌症靶向共价配体研发
·发现靶向空泡型H+-ATP酶的共价化合物以激活自噬
·通过mTORC1信号通路抑制开发抗癌药物
·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筛选新型癌症靶点
4.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药物
·研究微环境对药物递送的影响
·开发肝癌转移相关生物标志物
·探索Ephrin-A3/EphA2轴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重编程机制
教授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hemical Biology、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并拥有8项专利/专利申请,涵盖抗癌共价配体、生物探针和疾病治疗方法等。2023年获得香港大学医学院杰出研究成果奖。
03、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钟教授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计划:
1.靶向脂质代谢的新型共价抑制剂设计
·研究概念:利用NAIA技术平台筛选肝癌脂质代谢关键酶中的可药用半胱氨酸位点
·技术路线:结合蛋白质组学和计算化学设计新型共价配体,通过体外和细胞实验筛选潜在抑制剂
·创新点:针对传统难以靶向的脂质代谢酶开发特异性抑制剂,为肝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2.氧化还原敏感型自组装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研究概念:设计对肿瘤微环境中特定氧化还原状态响应的纳米载体
·技术路线:合成含过氧化物键或二硫键的可降解聚合物,包裹靶向肿瘤药物
·创新点:实现肿瘤微环境触发的精准药物释放,提高疗效并减少系统毒性
3.双功能细胞铜离子信号调控与成像探针
·研究概念:开发既能成像又能调节细胞内铜离子稳态的探针分子
·技术路线:基于钟教授开发的铜敏感荧光探针,添加铜离子螯合或释放功能基团
·创新点:一分子多功能,既可视化铜离子分布,又能调控其生物学功能,用于脑部疾病和癌症研究
4.蛋白质组学驱动的mTORC1调节剂发现平台
·研究概念:整合化学蛋白质组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新的mTORC1信号通路调节剂
·技术路线:基于半胱氨酸反应性探针库的全蛋白质组筛选,结合自噬通路报告系统
·创新点:系统性发现未被开发的mTORC1调节靶点,为自噬相关疾病提供新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