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磁申请时,我们是不是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给心仪的教授发了邮件,教授很快回复,不仅夸赞我们的背景优秀,还鼓励我们申请——这本该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然而,紧接着我们又发了两封邮件:一封询问入学学期安排,另一封请求教授给予指导,却都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回复。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开局顺利,为什么教授会突然“消失”?更让我们焦虑的是,教授曾提到能否提供奖学金取决于其科研经费的申请情况。
01、教授为何突然“失联”
这种前期热情回应、后期突然沉默的情况,让不少申请者感到困惑不已。一位学者(PI)结合这名学生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教授们远比申请者想象中要忙碌得多。
对于处于 tenure-track 阶段的教授来说,每周工作六七十小时是常态。他们不仅要投入科研和教学,还要兼顾家庭生活。尤其在暑假,很多教授仍在工作,却没有额外薪资补贴。
在海量邮件中,如果教授看到你的申请背景尚可,就会抽空回信鼓励你申请。如果背景不符合要求,他们通常会礼貌告知没有招人计划,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方式。
因此,教授那封鼓励邮件,其实已是他能给出的最大程度回应。这意味着“我会关注你的申请材料”,而不是“我们从现在起就开始紧密沟通”。当教授面对后续一封接一封的问题邮件,尤其是那些本可自行解决的细节时,他们的态度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02、你的提问可能亮起“危险信号”
在很多学者眼中,博士申请过程实际上是对申请者独立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次非正式考察。
当申请者频繁就一些细节问题追问时,教授可能会觉得,这暗示你尚未做好充分准备,将来可能需要大量指导,极有可能成为“投入大、产出少”的学生。
有位教授透露,他每年会收到上百封申请邮件,其中多数内容敷衍,少数申请者虽优秀,却不懂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他偶尔会抽出时间指导,但一年也就一两次。
因此,当你询问“我该申请哪个学期”这类问题时,很可能在教授眼中发出警示信号——你甚至可能连基本申请流程都未充分掌握。
03、这真是你的错吗?
当然,并非所有教授都会这样看待申请者。
也有学者认为,如果教授在收到鼓励邮件后没有进一步指导,这或许反映了导师自身的责任感不足。学生挑选导师,导师也在筛选学生,这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导师以工作繁忙为由,对潜力学生置之不理,这本身就是导师亮起的“红灯”。
有学者指出,导师的角色应是“投入时间助力学生成长”,而不是“像雇佣工人一样使用学生”。如果导师仅仅想找到能帮忙的学生,那么直接招聘有经验的研究员更为高效。
因此,这次教授的沉默,也可能是幸运地帮你避开了一位不合适的导师。不同实验室有不同文化,有些教授偏爱“自我驱动型”学生,而你可能更适合需要更多指导的环境。
04、别再发邮件了
此时最妥当的做法是:不要再发送邮件。
你已经连续发了两封,若再发,可能会让教授感到厌烦。教授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递——“我目前没空继续交流”。
同时,要考虑时间因素。现在可能正值暑假,教授或在休假、或全身心投入研究项目、或在进行田野调查,查看邮件的频率大幅降低。
更重要的是,将问题问到合适的人那里。像申请截止日期、入学学期这类行政问题,应向院系管理人员或秘书咨询。他们的职责就是处理这些事务,而向教授重复这些问题,只会显得你准备不足,还浪费对方时间。
05、调整心态,继续前进
最后,最关键的是调整心态。
如果教授在邮件中提到“正在等经费”,这已经是关键信息:在经费落实前,他无法给出任何承诺。这不是针对你个人,而是受现实条件限制。
教授鼓励你申请,意味着你的资料契合项目,值得申请,但并不等于确定录取。
因此,不要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教授身上。在博士申请中,广泛联系多位教授是常规做法。将这次经历视为宝贵反馈,继续优化申请材料,主动联系其他感兴趣的导师。
如果这次申请不顺利,也可提前为下一申请季做好准备。不要因为一封未回的邮件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申请计划。
以上就是机构编辑部老师分享。想要申请的小伙伴要开始着手准备啦!希望能帮助到正在申博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