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招生要求
根据查询到的最新信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博士项目要求申请者具备以下条件:
·持有认可大学的荣誉学士学位(通常为二级甲等或以上)或硕士学位
·非英语授课大学毕业的申请者需提供英语能力证明:托福550分(纸考)/80分(网考)或雅思总分6分(单项不低于5.5)
·申请者需展示优秀的学术表现、研究能力/潜力、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及领导才能
除此之外,申请者可申请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该计划每月提供约28,400港币的奖学金,以及每年14,200港币的会议和研究相关旅费津贴,为期三年。四年制博士项目的第四年,香港大学将提供同等支持。
申请截止日期通常为每年12月1日,需先通过香港研究资助局的HKPFS电子系统提交初步申请,获取参考编号后再通过香港大学在线申请系统提交完整申请。
二、教授研究方向
Prof. Leo Poon(潘烈文)是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杰出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科学家,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 新发和再发病毒研究
·专注于SARS冠状病毒、新冠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和流感病毒
·采用"健康一体"概念研究动物与人类界面上的新兴病毒
·在冠状病毒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包括参与2003年SARS冠状病毒的发现和研究
2. 分子诊断技术开发
·开发针对多种新发人畜共患流感病毒的分子测试
·为H5N1、2009人类型猪流感和H7N9流感病毒等开发检测方法
3. 病毒进化与传播研究
·研究病毒如何在不同宿主中进化和传播
·在野生动物中发现了多种冠状病毒,包括首个蝙蝠冠状病毒
4. 疫苗学研究
·对疫苗开发与评估具有浓厚兴趣
·将基础科学发现应用于公共卫生实践
潘教授的研究影响力显著,发表了超过300篇同行评审论文,引用次数超过44,000次,H指数为98,自2005年以来一直位居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前1%之列。他是香港青年科学院的创始成员之一,于2017年获得裘槎基金会颁发的裘槎优秀科研者奖,并于2023年获得巴斯德研究所颁发的路易斯·巴斯德二百周年奖,以表彰他对抗新兴传染病的贡献。
此外,潘教授还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传染病控制任务组顾问成员,同时担任《Virology Journal》的联合主编。
三、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Prof. Leo Poon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计划:
1. 多病原体快速检测平台开发
·开发一种基于CRISPR-Cas技术的便携式多重病原体检测系统,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
·该系统将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和快速性,可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使用,尤其适用于疫情早期预警和流行病学调查
·集成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根据检测结果预测潜在的流行趋势和疫情风险
2. 野生动物病毒组学与预警系统研究
·建立亚洲地区野生动物病毒监测网络,利用先进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候鸟迁徙路线、蝙蝠栖息地和野生动物市场等高风险区域进行系统性监测
·开发新型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预测潜在的跨种间传播风险
·建立病毒基因组数据库,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早期预警系统,识别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新型病毒
3. mRNA疫苗技术平台与应急响应机制
·开发可快速调整的mRNA疫苗技术平台,针对新发病毒威胁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和生产疫苗
·研究提高mRNA疫苗稳定性的新型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解决现有mRNA疫苗在热带地区储存和运输的挑战
·探索单一疫苗对多种冠状病毒的交叉保护机制,开发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通用冠状病毒疫苗
4.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利用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全面解析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宿主反应
·建立病毒-宿主互作网络模型,识别关键调控节点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开发可预测病毒致病性和传播能力的计算模型,为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5. 社区公共卫生干预策略优化研究
·结合大数据分析和行为科学,研究不同人群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设计和评估针对高危人群的精准化干预策略,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开发数字健康工具,促进公众参与疫情监测和预防,提高社区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