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学英语教育学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Liu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教育大学 英语教育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教育大学Prof.Liu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香港教育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Liu(645)

导师现任香港教育大学英语教育学系助理教授,她拥有香港大学博士学位,是当代教育语言学和双语教育领域的重要学者。作为一位活跃在语言教育前沿的研究者,教授专注于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话语分析、批判性文化研究以及跨语言教学法(Translanguaging)等领域的研究。

教授不仅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尤其是在香港及大湾区的英语教学环境中,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育创新模式。她的研究成果已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对当代语言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领域

教授的教学和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英语教育(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教授关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特别是在非英语为母语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学术写作、阅读和交流的能力。
  2. 课堂教学法(Classroom Pedagogy):她致力于研究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多语言、多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教授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课堂互动、语言学习过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4. 批判性文化研究(Critical Cultural Studies):她关注语言教育中的社会文化维度,特别是性别、身份认同和权力关系在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的体现。
  5. 跨语言教学(Translanguaging):教授特别关注跨语言和跨符号(trans-semiotizing)在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CLIL)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利用学生的多语言资源促进学习。
  6. 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语言教育(SEN inLanguage Education):近年来,她还拓展了对特殊教育需求(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研究,探索如何为这些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语言教育支持。
  7. 人工智能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教授正在开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语言教育的创新研究,特别是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临床沟通培训与评估方面。

研究分析

1. Spontaneous teacher collaboration in early primary CLIL classrooms with pupils of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 a dynamic translanguaging and trans-semiotizing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1-24.(2025)

这篇论文探讨了在特殊教育需求(SEN)学生的早期小学CLIL教学环境中,教师间自发合作的动态跨语言和跨符号视角。研究显示,虽然有大量研究证明了跨语言和跨符号(TL-TS)教学法在中学CLIL环境中的益处,但很少有研究探索在早期小学CLIL课堂中的教师合作,以及如何操作化共同教授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CLIL课堂。论文通过分析课堂互动数据,揭示了教师如何利用跨语言和跨符号资源来支持SEN学生的学习,为包容性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见解。

2. Positioning gender in time-travel: Time-travel TV dramas as dialogic resources for constructing and re-imagining identity among Mainland Chinese postgraduates in Hong Kong. Feminist Media Studies, Latest Articles.(2024)

这项研究探索了穿越时空电视剧如何作为对话资源,帮助在香港的中国大陆研究生构建和重新想象性别身份。论文从媒体研究和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分析了流行文化如何影响年轻人对性别角色和身份的理解。研究发现,这些电视剧为学生提供了重新思考传统性别规范的空间,特别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对身份认同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3. Translanguaging for Doing Gender in English-Medium Classrooms in Hong Kong: Towards Critical CLIL in Plurilingual Settings. Journal of Language, Identity and Education, Latest Articles.(2024)

这篇论文研究了在香港英语教学环境中,如何通过跨语言实践来处理性别议题,提出了在多语言环境中实现批判性CLIL的可能路径。研究关注CLIL课程中性别层次的批判性意识如何通过跨语言和跨注册(trans-registering)的课堂话语空间得到提升。论文通过分析香港高中通识教育课堂的案例,探讨了如何利用跨语言教学提高学生对性别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4.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in CLIL: Innovating with the social systems, genre and multimodalities framework. OLBI Journal, 11, 31-56. (2022)

这篇研究提出了在CLIL教学中应用多元识读教学法(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的创新框架——社会系统-体裁-多模态(social systems, genre and multimodalities,SGM)框架。在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多元识读教学理念二十多年后,本研究检视了这一理念在非西方教育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通过分析课堂互动和学生作业,展示了如何将多元识读教学法与CLIL有效结合,为语言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框架。

5. Exploring bilingual learners' desires in English-medium studies: Evidence from a Thai private bilingual scho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25(1), 80-99.(2022)

这项研究探讨了泰国私立双语学校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期望和需求。研究通过定性方法,分析了双语学习者在英语教学环境中的学习经历和情感体验,揭示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部压力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双语学习者的需求是多元的,受到个人因素、家庭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影响,为双语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6 . Translanguaging and trans-semiotizing as planned systematic scaffolding: Examining feeling-meaning in CLIL classrooms. 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44, 149–173.(2020)

这篇论文探究了在粤语-英语双语环境中,跨语言和跨符号如何作为有计划的系统性支架,促进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CLIL)。研究收集了课堂互动数据和学生的书面作业,分析了香港初中英语综合人文学科课堂中师生情感意义构建的过程。话语分析显示,跨语言和跨符号自然地融入了师生的意义构建动态过程中,并挑战了英语的主导地位,通过协调粤语和英语、正式和社交语言、视觉元素和环境中的物理项目,打破了学术和非学术注册的传统文化模式。

项目分析

1.探索大湾区跨语言信息化英语教学(EMI)的政策与实践

该项目始于2025年,由教授担任首席研究员,旨在考察大湾区跨语言信息化英语教学的政策和实践。研究聚焦于如何将跨语言理念和现代技术融入英语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项目考察了大湾区不同城市的英语教学政策差异和实践创新,分析了跨语言教学法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将为大湾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区域教育合作与发展,同时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的"优质教育"相呼应。

2.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和评估护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临床沟通能力

始于2025年的这一创新项目探索了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和评估护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临床沟通能力。教授作为首席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发了基于AI的交互式模拟系统,为护理学生提供虚拟的跨文化临床场景练习。该项目不仅着眼于提升护理教育质量(SDG 4 - 优质教育),还关注减少医疗健康领域的不平等(SDG 10 - 减少不平等)。研究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帮助护理学生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沟通敏感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未来的医疗服务质量。

3.创新跨语言/跨符号信息化LAC模型以提高初中ESL学生的学术英语素养

该项目始于2024年,主要探索如何通过创新的跨语言/跨符号学科语言融合(Language Across Curriculum, LAC)教学模式,提升初中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的学术英语素养。教授在项目中提出了整合学生多语言资源和多模态表达的教学框架,强调在学科学习中自然融入语言学习。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融合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理解和学术语言能力,尤其对处于语言过渡期的学生更为有效。该项目为香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证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想法

  1. 多模态跨语言教学对SEN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长期影响这一研究可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追踪采用多模态跨语言教学法的SEN学生在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发展上的长期变化。研究可结合定量测评和质性分析,探索不同类型SEN学生(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学习障碍等)对跨语言教学的反应差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调整教学策略。该研究将填补特殊教育与跨语言教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包容性教育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2. 基于生成式AI的个性化CLIL教学模式研究这一创新研究可探索如何利用最新的生成式AI技术(如大型语言模型)为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CLIL学习体验。研究可设计AI辅助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语言水平和内容理解自动调整学习材料和活动。同时,研究可考察教师在AI辅助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需求。这一研究将推动教育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未来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模式。
  3. 跨文化视角下的批判性媒体素养教育模式基于教授对时空穿越剧与性别身份建构的研究,可拓展探索如何将流行媒体文本融入批判性媒体素养教育。研究可开发跨文化批判性媒体素养课程模块,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媒体文本如何塑造性别、种族、阶级等社会文化概念。研究可采用设计研究方法,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测试和完善课程设计,评估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的影响。这一研究将媒体研究、批判教育学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4. 大湾区双语教育政策与实践的比较研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政策多样性,可开展系统的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城市在双语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的差异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研究可采用政策分析、学校实地考察和利益相关者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政策如何影响教育实践,以及跨区域合作的可能性和挑战。研究成果可为大湾区教育一体化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5. 跨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身份建构与专业发展这一研究可聚焦于在推行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调整自身的专业身份认同和教学理念。研究可采用叙事探究方法,收集和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故事,探讨他们在接触和实践跨语言教学理念时遇到的挑战、转变过程以及支持因素。研究可进一步设计和评估基于反思性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促进跨语言教学理念的有效传播和实施。

申请建议

  1. 深入了解导师研究方向并明确自己的定位申请者需要充分了解教授的研究重点,特别是跨语言教学、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CLIL)、批判性文化研究以及最新的技术增强型语言教育领域。建议通读教授的主要论文,特别是近期发表的作品,把握其研究趋势和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申请者应思考自己的研究兴趣如何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契合,并在申请材料中明确表达这种学术联系。
  2. 培养跨学科背景和多元研究能力鉴于教授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特性,融合了应用语言学、教育学、社会文化研究和教育技术等多个领域,申请者应尽可能培养自己的跨学科背景和多元研究能力。这可以通过选修相关课程、参与跨学科项目或阅读不同学科的文献来实现。特别是应掌握定性研究方法(如话语分析、民族志研究、案例研究等)和数字化研究工具的使用,这将为未来的博士研究奠定基础。
  3. 参与相关实践并积累一线教育经验教授的研究紧密结合教育实践,申请者应争取积累相关的教学或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多语言、跨文化教育环境中的实践经历。这可以包括担任英语教师、参与语言教育项目、设计和实施CLIL课程等。这些经验不仅能够丰富申请者的专业背景,还能培养教育实践的洞察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和问题意识。
  4. 提前设计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和框架申请者在准备研究计划时,应注重提出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问题,并构建清晰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建议围绕以下几个方向设计研究:跨语言和跨符号在特定学科或特定群体(如SEN学生)中的应用;批判性CLIL教学在培养学生社会文化意识方面的效果;数字技术或人工智能在语言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大湾区语言教育政策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教师在多语言教育中的身份建构和专业发展。
  5. 培养高水平的学术英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作为语言教育专家,教授对申请者的学术语言能力有较高要求。申请者应注重培养高水平的学术英语读写能力,包括学术论文写作、文献综述、学术演讲等。同时,应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现有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建议申请者参与学术写作培训、学术会议,并尝试撰写和发表研究论文,积累学术经验。

博士背景

Betty,本科985,港校MPhil毕业,教育方向在读PhD。曾担任港校研究助理,有丰富的港澳及海外申博经验!Betty学长擅长教育方向研究型硕士及博士申请辅导,包括:选校定位,套瓷辅导,RP写作辅导,PS写作,还有面试辅导。目前已成功帮助学生取得港五、新二等教育学方向的博士offer。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奇迹大陆西澳野生动物多样性纪录片项目报名开启!

下一篇

北京省队省一名单公示!2025第42届物理竞赛北京复赛名单发布!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