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法国高商,很多同学第一反应是——排名。QS、Financial Times、SIGEM,各种榜单里总有几个熟悉的名字:HEC、ESSEC、ESCP、EDHEC、EMLYON。但等真正要申请,甚至已经进入高商之后,才会发现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我该读哪个项目?该怎么选专业?
和国内“按专业招生”不同,法国高商的逻辑是:先有项目线,再谈专业线。项目线决定了你的培养模式、学费和就业逻辑;专业线才决定你未来的第一份工作。
一、法国高商的主要项目类型
法国高商硕士阶段的教育,主要分为三条路径:PGE/MiM(Grande École项目)、MSc(Master of Science)、MS(Mastère Spécialisé)。
1. PGE / MiM(Programme Grande École / Master in Management)
这是法国高商的王牌,也是多数学校能在国际排名里冲进前列的根基。
学制:2–3 年;
培养逻辑:第一阶段通识管理,打理论框架;第二阶段分专业方向(金融、市场、咨询等),还能叠加一个校内 MSc 或双学位;
优势:品牌效应强、校友网络大,就业面广。
有人批评 PGE 是“大而泛”的万金油。但这其实是误解。法国高商的做法是“先宽后窄”:第一年打底,第二年选专业,第三年很多人会修 MSc。通识 + 专精的组合,让学生既能建立全面的管理学视角,又能在毕业时具备对口的专业能力。
适合人群:
本科刚毕业,22–25 岁左右;
没有商科背景,希望补足管理知识;
对未来职业方向还不确定,需要探索的人。
不适合人群:
已有很长工作经验、年龄超过 28 岁的人。这类人进入 PGE,会和年轻应届生有明显代沟,课程也不为他们量身打造。与其花三年读 PGE,不如直接选 MSc 或 MS,走“快准狠”的路线。
2. MSc(Master of Science)
MSc 是法国高商近二十年来的“国际化标签”。最早有人怀疑它只是学校赚钱的工具,但如今,MSc 已经成了很多学校的招牌。
一年制 MSc:针对本科四年(Bac+4)的学生,课程紧凑:10 个月课程 + 半年实习。
两年制 MSc:针对本科三年(Bac+3)的学生,第一年 Pre-Master(补底),第二年才进入专业课程。
这种两年制设计,既是学校扩大招生的方式,也确实给了留学生更多缓冲时间。很多中国学生刚去法国时语言、生活都需要适应,如果只读一年,常常来不及实习,两年制反而更合适。
优势:
专业化强,和就业岗位高度对应(金融、商业分析、供应链、奢侈品…);
英文授课多,国际化程度高;
路径灵活,一年制适合目标明确的人,两年制适合需要过渡的人。
不足:
学费普遍高,一年 2.5–3.5 万欧;两年制总费用贵 30–60%;
节奏快,方向不清晰的学生容易陷入困境;
有时会被戏称“水硕”,尤其是一年制,给人“快餐化”的印象。
适合人群:
有明确职业目标的人,比如想进投行、做数据分析、进入奢侈品行业;
已有一定学术背景,希望通过短期强化直达职场的人。
3. MS(Mastère Spécialisé®)
MS 是法国本土原创,由高商联盟在 1986 年创设。它的定位非常明确:专精 + 就业导向。
入学门槛:一般要求 Bac+5,或者 Bac+4 加三年工作经验;
授课语言:多数是法语,或英法双语;
课程形式:大量项目走学徒制(alternance),典型节奏是“三周企业 + 一周学校”。
优势:
就业率高:学生在上学的同时已经在企业工作,毕业时直接留用的比例很大;
成本更低:学费比 MSc 和 PGE 低,很多学徒制项目甚至由企业承担学费;
职业定位精准:贴合法国和欧洲的就业市场。
不足:
对国际学生门槛高。没有法语,基本进不去;没有本地人脉,很难提前找到企业。
对想回国发展的学生意义有限,因为 MS 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法国和欧洲。
适合人群:
已在法国,法语达到 B2 以上;
想在欧洲扎根就业,且已有一定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
二、个人观点:高商的精华在硕士阶段
我一直认为,法国高商的精华不在本科,也不在 MBA,而在硕士项目(PGE/MiM、MSc、MS)。
本科高商(BBA):学费高,但国际认可度有限,就业竞争力不足。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性价比不高,不如在国内读本科,再来法国读硕士。
MBA:定位是职业中后期人士的“再塑项目”。除了 INSEAD 等少数顶级院校,法国大多数 MBA 并不强,和年轻学生的留学目标不符。
硕士项目:既有理论深度,又和企业紧密结合,能通过实习和学徒把学生推向职场。对国际学生来说,这是最值得投资的阶段。
一句话总结:法国高商的真正价值,在硕士,但不包括 MBA。
三、如何在高商选专业?
当你选定了项目线,接下来才是专业方向的抉择。这里有三条原则:
1. 兴趣第一,但要和能力挂钩
金融:需要扎实的数学、统计、编程能力;
市场/奢侈品:看重沟通力和法语,竞争激烈;
数据/供应链:就业紧缺,起薪稳定,容易被忽视。
兴趣固然重要,但能力匹配度更关键。
2. 看学校的“专业强项”
金融:HEC、ESSEC、EDHEC;
创业/创新:EMLYON;
奢侈品:ESSEC、SKEMA(巴黎校区);
航运/供应链:KEDGE;
数据/AI:SKEMA。
法国高商的“专业口碑”差异很大,往往比总排名更重要。
3. 考虑城市与就业生态
巴黎:金融、咨询、奢侈品总部集中地;
里昂:消费品、工业和初创生态;
波尔多/马赛:葡萄酒、航运与供应链。
专业 + 学校 + 城市,决定了你能找到什么样的第一份实习和工作。
四、中国学生常见的误区
盲目追金融:没有数理背景,硬闯只会痛苦。
迷信奢侈品管理:忽视了语言和人脉门槛。
忽略冷门专业:供应链、数据分析,其实在法国市场紧缺。
只看综排:忽视了学校的专业强项。
低估语言与地域:英文授课 ≠ 法语无用,本地就业仍离不开法语。
五、结尾:三步走,选到适合你的专业
我是谁:兴趣、能力、语言水平。
选平台:PGE/MiM(广基底)、MSc(快准狠)、MS(专精+就业)。
看落地:学校强项 + 城市产业 + 学费预算。
一句话总结:项目线决定你能走多远,专业线决定你先走哪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