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上哈耶普他靠的全是人设和演技?

提到比尔·盖茨,相信大家第一反应都是从哈佛大学退学创业,一度成为世界首富的经典事迹。

但应该鲜少有人知道,这位前首富在高中毕业时,就以超强的实力同时斩获普林斯顿、哈佛和耶鲁三所藤校的录取。

究竟是怎样的过人之处让他拿下这些大学的offer?比尔·盖茨在他最新出版的回忆录中自述:这不仅得益于实打实的硬实力,关键时刻还需要一点“演技”的加持!

靠“演技”拿下名校offer

在比尔·盖茨最新发布的回忆录《源代码:我的开始》(Source Code: My Beginnings)中,分享了自己1973年向普林斯顿、哈佛和耶鲁三所藤校递交申请的经历。他毫不避讳地提到,申请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为了能被学校录取,他会根据每所学校的特点,在申请材料中展现不同的形象和兴趣。

在申请普林斯顿时,盖茨将自己包装成“软件工程领域的潜力新人”。他在申请材料里着重突出编程经验和数学能力,提到高中时就曾帮一家科技公司开发工资单程序,而且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全优。这些实打实的经历,正好契合普林斯顿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

在申请耶鲁大学时,盖茨完全转换了人设,将自己打造成“未来政治家”。他在申请材料里着重描述了曾在国会担任侍从的工作经历,还写道:“要是计算机行业发展受限,投身政坛会是我的备选方向。” 这番表述精准契合了耶鲁对公共事务人才的选拔倾向,明显是针对学校偏好精心设计的申请策略。

在申请哈佛大学时,盖茨采用了更为巧妙的策略。虽然他也提及了自己的计算机背景,但篇幅控制在 600 字以内。令人意外的是,在申请文书的结尾,他话锋一转,写道自己未来并不想继续深耕计算机领域,而是对商业和法律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因为哈佛一直倾向于录取那些既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又展现出跨界探索野心的复合型人才,盖茨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通过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全面发展的特质。

盖茨在申请中的“表演”并不是弄虚作假,而是以真实经历为基础,通过策略性地放大亮点,针对不同学校展现自己的不同特质。凭借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他精准契合了各所学校的招生偏好。

通过多年申请案例的观察,我们也确实发现这三所名校的招生风格与比尔·盖茨 17 岁时捕捉到的学校偏好高度相似👇

普林斯顿对学术深度的重视达到极致,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曾调侃:“在普林斯顿,你唯一需要警惕的,就是学习。”

在哈佛的招生理念中,“改变世界”是始终贯穿的核心关键词。这所学校看重的不仅是成绩、奖项等荣誉,更希望录取那些真正具备改变世界潜力的人——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还怀揣着影响社会、推动变革的想法。

哈佛还特别青睐具有“矛盾性兴趣”的申请者,这些学生往往能在多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展现出浓厚兴趣与发展潜力。就像比尔・盖茨在申请时,既突出了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的优势,又表达了对商业和法律的向往;另一位著名人物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求学期间,同时攻读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这两个跨界专业。在哈佛看来,这种跨越不同领域的潜力,正是培养未来领导者的重要基石,体现着突破边界、整合多元思维的能力。

而在耶鲁大学,公共使命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一理念从其校训 “光明与真理”(Lux et Veritas)中就能清晰感知。学校在选拔学生时,尤其重视申请者的公共服务经历,历年来的录取者中,不少人都有政治实习或在NGO工作的背景。

大不相同!名校有自己的偏爱风格

美国顶尖大学的招生偏好常被戏称为“玄学”,但若细究其历史与文化,便能发现隐藏的规律。

除了以上提到的大学外,我们还梳理了一下其他藤校的偏好风格。

宾夕法尼亚大学

Well done is better than well said

宾大拥有将知识转化为社会意识行动的骄傲传统,从创始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开始,就推崇积极的实用主义,“well done is better than well said”,这句朴实却有力的创始人格言始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宾大人,也是他们在审核申请人资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时,宾大在官方报告中还将“面试”列为“Important”,因此申请宾大的同学们建议大家好好把握面试机会。

康奈尔大学

从能力到特质的匹配度

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康奈尔有一个独特的系统,一旦提交申请,申请材料会先提供给学生申请的学院,即“第一次审查”,主要是审查学术要素,只有通过了学术要求,才会考虑申请中的其他部分。

康奈尔非常重视你选择的课程是否具有挑战性,也会将你的表现与同一所学校的其他申请人的横向比较,这样的客观全面考量会让只在乎GPA选择低难度课程或仅仅追求AP考试门数的学生无法遁形。

审查的第二步是评判申请者与康奈尔大学及其申请的专业匹配度。不仅仅是考察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学习好课程,而是包括他们所具有的的特质或品格,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康奈尔所给予学生的资源。

哥伦比亚大学

成熟且独立,有思辨心

要想获得哥大的青睐,文书必须要好好花心思——哥大喜欢能够体现自己思想以及成熟度的文书,如果只写普通经历,或者笔法比较通俗,就比较危险。一般来说,通篇比较干练,能够传达出强大的气场,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申请者的强大潜力的文书比较符合哥大招生官的胃口。

哥大喜欢看到胸怀天下、对社会发展很有想法的学生,毕竟哥大是社会型大学,有超过400个学生社团,其中不乏宣扬女权、LGBTQ平权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的组织,也有很多社会服务性质的团体,所以要求学生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

布朗大学

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常春藤中最具个性、最会创新、也最开放的就是布朗大学,以“小而精”的教育模式和超级自由的选课规则著称。在民间传说着布朗大学“不看重标化成绩”的说法,但事实上是——标化低一定不会被录取,但标化高也并不一定被录取。

布朗大学以强烈的人文情怀和一度震惊学术圈的布朗教纲著称,宽松自由的环境牢牢地吸引了一批申请者,同时深受上流社会和文艺青年的喜爱,这样的“气质”就意味着,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迎合他的口味,因为他的口味捉摸不透,就看你是不是他要的那一个人。

达特茅斯学院

重视小文书!

作为八所藤校中唯一坚持保留“学院”称号的达特茅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小而精”的精英教育,因此在招生偏好上,也会更类似于文理学院。

根据民间总结,达特茅斯很重视小文书,希望通过小文书更充分的了解申请者本人,所以可以尝试去展现你与学校最匹配的那一面。

从比尔·盖茨的经历可以看到,根据目标院校的招生偏好,有针对性地展现个人优势与特色,确实能够提升被理想院校录取的几率。不过,选校时还需保持理性,优先选择真正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学校,避免为了进入所谓的“梦校”,陷入不舒适的怪圈之中。

如果你希望深入了解各院校的招生偏好,精准把握目标学校的录取特点,欢迎领取Top50院校的CDS报告。CDS报告是最直观了解学校录取考察指标以及偏好的官方渠道,拥有最详实的数据和可靠的来源,像U.S.News之类的榜单机构也会引用CDS的数据作为排名指标。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保研遭遇竞争对手套话怎么办?

下一篇

从选科到录取DSE考试全解析!附香港八大DSE入学要求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