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一代年轻小朋友读没读过“成功学”,反正在我年轻那个年代,卡内基的“成功学”可是风靡大江南北,被无数人奉为至宝和圭臬,而如今怎么变成“狗都嫌”的存在,一两句话说不清。
但话说回来,“成功学”给我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主动争取的人生哲学,即便这些观点如今已经不被社会认可,但起码在学生时代还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作为一个刚入学的研究生,我们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导师聊聊。大多导师都会主动约见学生,毕竟很多腼腆的“i人”并不知道提前沟通的重要性。
至于聊什么,如果你想要好的研究方向,那就大胆地跟导师提出想法,导师就算不给你分配你想要的方向,对你也没有更多损失。
想要多多发论文,那就大胆地跟导师说出你的学术野望和你的吃苦耐劳精神,导师大多时候都会欣慰地看到一头“学术牛马”主动出栏。
机会从来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毕竟谁也不知道你准没准备好。机会往往是留给那些有策略积极争取的人,亦或者是能进行资源交换的人。当然,后者是后话,今天不深聊。
作为一个刚入学的研究生,若像许愿一般等待着导师把好课题分给自己,那么我不禁想问,你究竟展现了什么样的特质,让老师可以把最创新,最能出东西的方向和问题分给你呢?
学生时代很多人不敢表达自己,不敢争取自己利益,尤其是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学习模式从被动灌输转到主动追求的阶段,很多人根本没有习惯自己的新定位。于是对导师的方向和任务分配,表面上唯唯诺诺,背地里骂骂咧咧。这事十分的正常。
但如果你切换到导师的视角就知道,这件事怎么办会比较好。
作为导师,他考虑这些问题的原则就简单多了,简而言之,他的安排,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帮到自己的科研大业,另一方面是能够适合这个学生,培养出一个好学生来。所谓因材施教,就是综合了这两个因素的教育理念和方向。
当然,对于部分师德不太行的老师,第二条甚至可以忽略。但第一条,恒久不变。
如何助力导师的科研大业?这是导师的首要问题。
我当老师的时候,那一定是把最创新的,最能出好成果的方向,分给最聪明、最勤奋肯干的学生。毕竟我得指着学生帮我做工作,产出文章成果呢。
而一个木讷、一言不发且看起来不太聪明、不太积极,还容易钻牛角尖给自己整抑郁的同学,那一定是只能分一个只要老老实实干点活就能毕业的方向。
甚至我在分给他这个方向的时候都想过了,一旦这孩子后面抵触干不出来,大不了从我的科研流水线上分一点边角料,让TA有点参与感,发篇小文章得了。
据我了解,不少老师和我做着类似的选择。
选择分配给学生们哪个方向哪个课题,绝不是随意决定的,大多数时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学生的表现和观感,最终做出最有利他自己学术之路的安排。
影响导师决策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学生的恐惧”
说“恐惧”可能有点夸张,但不少老师最近和我吐槽过,现在的学生真的越来越难带,很多学生们的心态和目标以及求学态度都和若干年前发生了很明显的转变。说得直白点就是,不少研究生的想法是——“无事便好”。
很多研究生,从早些年“想要学点东西,想要做出点成果,想要成为领域行家……”演变成了“想要那张毕业证,而且想什么都不干就要证,另外老师最好别push我,别pua我,然后毕业前再帮我推荐个工作就更好了”。(此现象尤以研究生阶段为多,博士阶段稍微好一些)
而且更可怕的是,还有一类学生,一点不抗压,你让TA每周汇报,他说你push,你要批评TA几次,她说你pua,这还不算,有的学生反手就要举报,老师轻则脱层皮,重则直接脱掉“身上这身皮”。
要知道,现在举报的成本越来越低,以前还得写个材料,等着学校处理,很多时候举报信就石沉大海了(并不一定是学校不作为,也可能是举报查无实据)。但现在不一样了,随随便便发个微博,发个抖音,写上一些情绪激烈,甚至性质严重的话语,事情就开始发酵了。
有了这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就能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恐惧了。
于是,现在的老师都越来越谨慎,遇到不妙,转身就跑。
有学生嫌导师资源向别人倾斜,却看不到背后的原因。导师让她自己读文献,自己找感兴趣的方向,不追着她问进度,不赶着她做实验,为啥?
无他,这个学生,已经被导师默默划到这类“不抗压”的学生中了。
对于这类学生,大多数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顺其自然,反正最后能帮你糊弄个毕业就行。可不敢随便给你上强度,甚至给你个challenge的研究方向,一旦学生觉得老师故意为难他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表达自己的优势和诉求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你真心想要在科研领域做出一点东西,甚至想要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最好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主动展现自己的优势,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
比如,拿着几篇文献主动找导师汇报学习进展和想法,展现出自己的踏实勤奋和聪明。
再比如,主动告诉老师自己可以加班,可以晚上继续留在实验室,可以任劳任怨,只要能出文章就行。
退一万步说,就算老师没答应你的要求,你也没有任何损失不是么。
当然,这里还有最后一种情况,如果你很用心很努力,但是老师就是看不上你,把你晾在那里。这个时候,你做啥说啥也都没用。
两条路,要么申请换导师。当然,比较艰难,而且还需要让接收你的导师相信,你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要么只有自救,在现有的情况下,多跟师兄师姐和其他老师学习,能发出文章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毕竟哪个导师都不会跟白捡的SCI通讯作者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