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加州创新性学校如今怎么样了

过去二十年间,加州一度成为全球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热土。

在硅谷思维与教育理想主义的双重驱动下,一批标榜颠覆传统课堂的新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学校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彻底颠覆创痛教育,它们不受常规制度约束,有的以技术为驱动,有的以项目制学习为核心...

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了大量渴望未来教育的家长与创业资本的关注。

大家耳熟能详的有High Tech High,AltSchool,Design Tech High School,Khan Lab School等。

然而十余年过去,这些学校现在怎样了?创新性教育实验是否成功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学校的现状。

01、High Tech High

项目式学习的先驱

High Tech High创立于2000年,最初由高科技企业家与教育改革者联合发起。

作为一所公立资助的特许学校,它以学生为中心、项目驱动、跨学科融合为核心理念,被比尔·盖茨称为“每一个美国孩子都向往的学校”。

与传统课堂不同,High Tech High鼓励学生通过真实世界的项目来学习,比如修建太阳能小屋、编写历史小说、设计环保装置等,课程设计强调协作、表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不按年龄分班,甚至没有统一考试,而是通过展览、作品集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这一理念受到广泛认可。

2009年奥巴马总统曾公开称赞High Tech High代表了美国教育的未来。

同时,它还被比尔·盖茨基金会资助并逐步发展出十多所分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K-12教育网络。

HTH学生在毕业后的后续发展同样亮眼,超过80%的毕业生升入大学,在圣迭戈公立学校中名列前茅。

但近年来发展却不如预期那般顺利。首先,尽管项目式教学理念广受好评,但大规模复制过程中却出现了质量不均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High Tech分校执行力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缺乏足够经验驾驭项目式教学的复杂度。

而且,在标准化考试与升学压力之下,一些家长对无测验、无排名的模式表示焦虑。

截至目前,High Tech High的多数学生依然来自本地,主要服务于社区内部,未能大规模吸引国际学生,这也限制了它的全球影响力。

02、AltSchool

硅谷科技思维进军教育界

与High Tech High的教育改革背景不同,AltSchool完全是一场“科技创业”的产物。

AltSchool由前Google工程师Max Ventilla创立于2013年,AltSchool提出用个性化算法和数据驱动教学颠覆私立教育市场。

AltSchool中所有教室装满传感器与iPad,教师和工程师共同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一切数据实时反馈,用技术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这里学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传统意义的年级,录取比例17:1。

这里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为自己做决定,而且绝不只是依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

短短几年内,这一模式吸引了扎克伯格、安德森·霍洛维茨等硅谷大佬数千万美元投资,成为“硅谷精英孩子的第一选择”。

最鼎盛时期,AltSchool在旧金山、布鲁克林、芝加哥等地共开设九所分校,甚至计划推出面向其他学校的操作系统。

但是一切美好的设想最终都是昙花一现。2017年前后,AltSchool开始接连关闭多个校区。

媒体报道中提到,技术与教育融合存在本质冲突,教师频繁更换、教学内容匮乏、系统不稳定,导致家长大量流失。

到了2019年,AltSchool完全退出线下办学,将业务转向B端教育技术软件,改名为Altitude Learning,最终在2021年被Higher Ground Education收购,结束其未来学校的探索。

这一失败并非偶然。学校在快速扩张期间,每年运营成本要4000万美元,资金不足难以维持。

而且AltSchool过度依赖工程师主导的硅谷思维,忽视了教育作为一种深度人文实践所需的情感、经验与关系构建。

毕竟学习不是写代码,学生也不是可优化的程序。

03、Design Tech High School(d.tech)

在甲骨文总部上学的学校

d.tech成立于2014年,是一所坐落在甲骨文(Oracle)总部园区内的公立特许高中,以科技、设计思维、成功技能为核心,鼓励极致的个性化和将知识运用于行动的教育理念。

在第一年,学生需要学习一门设计思维基础课程,来学习掌握设计思维的基本要素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挑战。

随后的几年,学生们被鼓励着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在导师的帮助下,学生同时会学习工程或管理技能以便为他们设计建造具有创新力的解决方案。

在Design Tech High School课程时间表是周制的,新的一周的时间表会在每周开校的第一天公布。

虽然课程的安排是相对统一的,但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

如果说这个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完成了这个星期课程要求的理解性任务,那么他可以到studio自行学习。

对于进度稍慢的学生,在周四、周五老师会针对他们的学习需求、疑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每个学生的学生情况会通过BUZZ电子化的学习管理平台记录下来,老师、学生和家长能够随时登录这个平台查看他们的学习情况。

d.tech是硅谷精神与高中教育结合的大胆实验,因其地理优势也吸引了不少创业家庭的青睐。

但同样面临挑战,设计思维虽然具吸引力,却对执行过程要求极高,教师负担沉重。

同时,不同背景学生在项目表达与资源调动方面存在显著不平等,可能加剧精英化趋势。

目前,d.tech依然运营良好,但更趋务实,注重项目成果与基础课程的平衡。

04、Khan Lab School

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实体实验场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创始人,Sal Khan于2014年创办Khan Lab School,被称为在线教育+线下实体的整合实验。

在成立之初,招收的第一批孩子大多是可汗学院的员工的孩子,包括可汗自己的儿子。

这是一所非营利学校,没有传统课程表和学年,主张学生自定进度、终身学习。

Khan Lab School的分班不按照年龄或者学术能力,而是按照独立能力,称之为independence level。

学校认为,这种混龄的设置能促进同学间协作和有效的关系而非竞争。

课程设计依托可汗学院强大的在线资源,强调跨学科探索、师生共学、实践为导向,尤其强调混龄学习与自我管理。

Khan Lab School没有考试,也没有作业,而是通过诊断、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目标跟踪、与教师频繁的一对一的会议、以及在线工具的数据审查来获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家长则会在定期的家长-教师-学生会议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数据与老师交流孩子的近况。

相比AltSchool的快速扩张与High Tech High的体系复制,Khan Lab School始终保持低调小规模运作。

学校目前仅有约150名学生,近年来,Khan Lab School尝试设立师资培训项目和线上线下结合课程,扩展影响力。

但其运营依然依托可汗学院与硅谷资源,收费不菲,学费从3-3.36万美元不等,也没有对国际学生开放广泛招生。

目前来看,Khan Lab School虽未扩张为大型教育集团,但其稳定、谨慎、可持续的风格成为了能够走到今天的创新性学校样例。

05、理想主义与现实约束

未来教育路在何方

透过这几所加州曾红极一时的创新性学校,我们或许能看到教育变革的真实面貌。

这些创新性学校代表着一代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满,也映射出技术浪潮下的理想主义冲动。它们的出现和沉寂,也让我们重新理解了教育创新。

首先,教育创新不能脱离人性与制度。

AltSchool 的失败不是因为技术不够先进,而在于它试图用平台和代码取代教育中最核心的人文关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陪伴、引导和情感投入,是任何算法无法替代的。教育不能仅仅是效率的游戏,它更关乎价值、共情与个体成长。

其次,项目式学习与个性化教育并不等于“放养式自由”。

无论是 High Tech High 还是 Khan Lab School,都主打出高度灵活的学习方式,但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教师要足够专业、系统配套要完善。

课程设计、任务评价、心理支持、跨学科融合,对教师团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正是目前全球教育体系普遍薄弱的环节。

这也是这些创新学校难以大规模复制和推广的根本原因。

另外,目前大部分创新学校主要服务本地社区,还没有面向国际学生进行招生,这限制了创新教育理念的全球传播。

更值得关注的是,家长和学生对“创新教育”虽然有追求,但本质上依然绕不开“升学”。

当传统学校路径变得高度内卷,创新型学校成为另一个竞争出口。在很多家长看来理念只是包装,升学与出路才是很多家庭真实的焦虑起点。

不过这也许是一个潜在的突破口,未来如果创新性学校可以和国际课程体系结合,兼顾教育理念探索和升学路径,或许能够减少家长的后顾之忧,也补齐了创新性学校只有理念,没有成果的短板。

回到根本,教育的本质依旧是人与人的连接,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理解与陪伴。

无论多吸引人的技术、设计和理念,真正能走远的学校,一定是那些扎根于现实、尊重规律、持续探索的教育实践者。

未来的教育创新之路将会如何发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我们拭目以待!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国康奈尔大学信息科学系PhD博士招生中!(导师Prof. Cheyre)

下一篇

2025年留学申请季:学生和家长在择校时 必须要关注的五件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