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政府的一则重要教育政策刷爆了留学圈!
政策明确将实际在港居住年限纳入本地生判定的核心审核标准,这标志着依赖受养人签注获取本地生身份的“考试移民”时代正式结束!
政策是否会影响到2026Fall的港本申请?准港本er们又要如何应对呢?
政策解读
变动前 vs 变动后
变动前
父母是高才优才的香港临时身份,孩子持受养人签注,就可以港籍生申请香港本科。无论什么体系,孩子都可以享受本地生的名额和学费资助。
变动后
新政策要求除了有身份,还需要在开学前,在香港实际居住时长满两年。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在申请时就不能以港籍生身份进行申请,失去竞争约1.5万个政府资助学额的机会,需要和数量庞大的内地生和国际生抢少数的录取名额。而且,同学们也不能享受到4.5万港元的资助学费,只能按照约20万/年的学费赴港学习。
录取难度和学费开销都直线飙升!
政策实施阶段
26学年入学(2026Fall)的不受影响;
27学年(2027Fall)为过渡期,在港居住时长必须满1年;
28学年(2028Fall)正式开始实施,在港居住时长必须满2年。
也就说从明年开始,假如想保住“本地生”的申请优势,家长们现在开始规划赴港事宜,如找房子办转学等等。不过,要知道光是香港本地家长为了一个中学学位也可以不分日夜去学校排队,《爱回家》大小姐也难逃逐间叩门的折磨😩!
因此,中途从内地插班到香港中学的难度可想而知!家长们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有没有好学校录取孩子,而是有没有学校愿意录取孩子!
早有前兆!
而且对于DSE体系的同学来说,还有一击重创!在今年6月份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正式宣布自修生报考资格的调整。
DSE考生分为日校生(即在校生)和自修生。
而无论你是永居还是临时身份,只要你不在香港或内地四所与考学校就读,都属于自修生。
从 2026 年起,自修生的报考条件更改为:
曾经应考DSE;
或于2026年1月1日计算,已满19岁。
而对于未曾应考 DSE、且在考试年份的1月1日未满19周岁的考生,即便符合原规定中的第三类条件,也必须通过“特殊报考申请”流程才能获得报考资格 ——这不仅让流程变得更复杂,相关收费也将有所上涨!
从一轮又一轮的政策来看,香港政府保证“本地生”教育质量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所以对于不满足居住条件的持受养人签注的DSE同来说,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受政策影响的同学你们何去何从?
在新政影响下,受影响的同学们是赴港还是转轨更优呢?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
情况1:想保住港籍身份优势的同学
既然想要保住港籍优势,那必然就是要赴港学习和居住了!
不过,找住的学校还是相对简单的,但是找到能够接受孩子且适合孩子的学校就非常难了!那么我们线上美高就是同学们的理想选择了!
机构线上美高是美国AP体系的课程,上课灵活,在家就能读,这样就能解决找学籍的问题,也能保住港籍生的身份。
而且,线上学习模式还可以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标化备考、参与课外活动更好充实自身的学术背景。
情况2:放弃港籍身份优势现就读DSE的同学
“转轨”自然就是各位同学的理想选择!通过转轨,同学们还可以实现多国多地混申,扩大选校范围,提高自己的录取率,减少放弃港籍身份优势带来的影响。
不过三大国际体系中,DSE的同学们更适合哪个呢?我们就结合DSE同学的特点,一起来筛选一下:
语言问题
DSE考试除了英语卷需要用英语答题以外,其余科目均可用简体中文答题,对于同学们的语言要求不高!因此,DSE体系的同学们可能在学科的专有名词和学术写作上都会有所欠缺。
而IB体系和ALevel体系都需要同学们进行大量的学术写作,尤其是IB还需要额外完成一篇大学水平的英语论文,这对于刚从DSE转轨的同学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压力的!
但是,AP体系只需要攻克英语单科,其余科目只需要注重掌握知识即可,所以DSE的同学们能更好地适应。
课程灵活度
ALevel和IB都需要两年连贯的学习,并且按要求参加大考后才能成功毕业。但是对于目前只剩1年时间毕业的2027Fall来说,基本上是没有时间完成课程的。
相反,AP体系没有固定的学制,非常灵活。同学们根据目标专业以及院校要求选择合适的课程,并且按照院校要求参加大考即可。
学科适配度
DSE同学们通常数理基础扎实(如数学延伸M1/M2相当于AP微积分AB水平),转轨AP可延续物理、化学、微积分等优势科目。
而IB则要求同学们全面发展,文理兼修;ALevel的数理知识深度不如AP,因此也无法更好突出同学们的自身学术优势!
所以综合来看,AP体系是同学们转轨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