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中,选校是“真正的开始”。但万事开头难,面对EA、ED、RD不同轮次,不少申请er选校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评估不同学校及轮次的录取难度、背景定位匹配度、实习就业机会、就读体验、学术水平、地理位置、认可度等方面,可能还要考虑一丢丢性价比....暂且不论工程量有多耗大,其中早申轮次(EA、ED)又是领跑制胜的重中之重,因此第一步便是应该有一个精准的EA/ED选校基础认知和组合思路——有EA的25所美国大学:EA选得好,早拿offer心情好...
今天小藤给大家讲一些ED/EA的选校思路,以及可以优先考虑的学校!
01、ED择校的基本思路
早申轮次的核心价值在于显著高于常规轮次(RD)的录取率(通常高出2-4倍)和绑定承诺带来的确定性(ED)。
“冲刺、匹配、保底”是黄金法则,可以配合不同轮次的特点进行灵活组合。
其中,ED的本质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意味着“如果你录取我,我一定会入读”。
因此,ED的选择是整个选校清单中最需要深思熟虑的一步,非常考验选校水平,前面EA是开胃菜,后面RD不用太费心。
唯有ED需要准确定位,且ED轮又极具个性化,需要综合考虑每个孩子的硬件软件背景、专业方向、个人喜好、家庭倾向、同校录取情况等等,没法一概而论,但有几点基本思路是可以明确的:
1. Reach(冲刺),但必须是“跳起来能够到”的「梦校」:
ED的最佳目标是你的绝对梦校,是真正喜欢的,录了愿意去,至少录了不后悔。并且你的背景实力处于该校录取区间的中上游水平。
它应该是你经过充分调研后,无论从学术、氛围、资源、地理位置都100%满意的学校。不要用ED去申请一个你只是觉得“可能录了也不亏”的学校,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把机会留给EA、RD的学校。
2.定位+高度匹配度(Fit)是关键,从各项数据中找参考:
招生官在审阅ED申请时,会看GPA、托福、标化、获奖等可视化数据,也会看重你对学校的“忠诚度”和“匹配度”。
首先要自我认知自己大概在什么位置,在哪个段位。根据这个定好冲刺、匹配、保底三档的选校范围。再从冲刺校中选择1-2所ED。
其次,你的文书(尤其是Why School文书)、活动列表必须展现出你与学校气质、资源的深度契合。
3. 从无怨无悔的选择出发,把握好高度和难度:
首先这个选择必须是和家人充分沟通后共同决策的,因为一旦被ED录取,你必须撤回所有其他学校的申请,因此要确保这是你和家庭都无怨无悔的决定。
另外,可以冲高一点,但不要高太多。太高了冲不上;太低了觉得亏。要对各校录取难度和排名相关做好功课,选择一个合适的高度,才不浪费ED机会。
而且难度是客观存在的,需要理性的多方角度验证,不要抱侥幸和碰运气的想法。
4.及时补救ED2,早申下车少焦虑:
ED2它为没有申请ED1、或在早申阶段未能录取的同学,提供了又一次重要的机会。
所以在最初选校时,就应当将两轮早申纳入整体规划——明确ED1冲刺哪所,ED2又锚定哪所,而不是等到12月录取结果不理想后,才匆忙决定ED2的选择。
通常来说,ED1可以尝试冲刺更高目标,ED2则建议务实定位。第一轮若未成功,第二轮就应争取稳妥录取。但都同样是你非常热爱的学校。
比如,对于整体实力在中上的同学,若ED1冲刺前20失利,ED2就可以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埃默里大学,或转向排名前5或前10的文理学院,作为仔细权衡的方向。
02、EA选校的基本思路
因为EA不具有绑定约束,录取了你可以不去,这给了申请巨大的灵活性。所以EA的重要作用首先是保底,保底做好,有了多手准备的“保险”,就能够放手往上冲。
但是保底也有几个需要顾及到的影响因素和思路,能让整个申请更从容松弛:
1. 冲刺、匹配、保底都要有:
- 冲刺校:选择1-2所录取难度较高,但你很喜欢的名校(如MIT、芝大等非限制性EA的学校)。
- 匹配校:选择2-3所你的背景与学校往年录取数据高度吻合的学校。拿到这些录取能极大缓解RD轮次的压力。
- 保底校:选择2所你远超其录取标准的学校,确保在12月就能拿到一个可靠的offer,安心冲击RD轮次。
2.保底要敢下狠心,也看看50名后的学校:
也就是说你的保底不要挤在同一梯次,以防定位不准;或者碰上玄学,就是不录。比如你的目标是Top30,保底就要看看T50的学校。
另外,保底尽量不要孤注一掷,“all in”某一所学校。同一档位选2所比较好。因为可能也会遇到像24fall普渡突然高冷的情况,要防止出现你的保底校突然不能保底了。
3. 注意EA的类型:
- 非限制性EA:最常见的类型,可以申请多所,无约束力。
- 限制性EA:代表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
限制性EA规定你不能同时申请其他私立大学的ED或EA(通常允许申请公立大学的EA)。
选择此类EA意味着你将其作为了事实上的“ED”,但又不被绑定,策略上非常高级,通常适用于顶尖学霸。
03、录取友好的ED/EA学校推荐
一、ED轮次友好学校(ED录取率显著高于常规轮)
1. 哥伦比亚大学:ED轮是RD轮录取率4倍
哥大是冲刺顶尖名校学生的热门ED选择。
2029届,哥伦比亚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共收到5872份早申申请,比去年减少了2.28%.
再看2028届的录取数据,共收到60248份申请,录取2319名学生,总体录取率是3.8%,其中RD录取率仅2.9%,ED录取率达到12%,ED轮的录取率几乎是ED轮的4倍。
2. 宾夕法尼亚大学:通过ED录取近一半新生
根据数据显示,宾大25Fall早申阶段收到超9500份申请,比去年的8500名申请人增加了1000人左右。
录取方面没有公布录取率,只表示在ED轮录取了近一半。
而且,宾大的近两年的ED录取率估计在20%上下浮动,RD录取率在3%左右,早申轮录取优势明显。
3. 范德堡大学:非常重视ED轮次,ED录取率通常是RD的3-4倍。
范德堡ED1和ED2轮共有6762名学生申请,创历史新高,比2024年增长了16%(5835人),两者合并录取率为13.2%,比上一年(15.2%)下降了2%。
今年录了893人,比去年889人多了4人,这已是该校连续第三年未公布两轮早申各自招生数据了。
2026届学生的EDI录取率为24.1%,EDII录取率为10.3%,ED总录取率为17.6%。
4. 埃默里大学:ED1录取率高达30%
在2029届,埃默里共收到3311份ED1申请,比上一年增加了21%,创下历史新高,最终录取995名学生,ED1录取率为30%。
在2028届,埃默里的总体录取率14.5%,RD录取率13.4%,而早申录取率为19.7%,其中ED1录取率是32%。
埃默里大学的ED1和ED2的录取率都远高于RD,是ED申请策略中的重点目标。
二、EA轮次友好学校(提供宝贵早期机会)
1.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虽然录取难度高,但其EA轮次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早的决策机会。
公校三巨头,综排好,UMich拒绝成为学霸广撒网里的那条鱼。
2.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有明确的EA轮次,提前申请能避免与海量的RD申请者直接竞争。
3.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尤其是其王牌工程、商科等专业,强烈建议在EA轮次申请,录取机会更大。
将近50%的录取率;理工强校,中国理工学生想读的专业基本都有,堪称对中国最友好学校之一;也是CS神校,不过专业比较难进;宿舍好,中餐馆多。
4.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 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型公立大学,EA是常规操作,提前拿到录取能安心不少。
5. 凯斯西储大学 :提供非限制性EA,录取率相对友好,是很好的匹配或保底选择。
整体上建议EA阶段申请3~4所,结合自己的申请情况来进行选择,可以都选择保底校,也可以冲刺、匹配和保底校各选一所,再加上ED校,一共四所。
04、写在最后
“录取率高”并不完全等于“容易录”。美本申请竞争依然激烈,强大的个人背景和实力才是根本。
匹配度(Fit)永远大于排名。选择一所你真正了解并热爱的学校,申请材料才会散发出真诚,从而真正提高录取上岸概率。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希望这份择校思路能给大家带来参考,拨开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