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2029届新生数据出炉!命中率大增 亚裔比例上涨 藤校迎来大扩招时代!

近日,耶鲁大学正式公布了2029届的新生数据

耶鲁2029届新生数据出炉!命中率大增,亚裔比例上涨,藤校迎来大扩招时代!

相比去年3.9%的录取率,今年录取率直接回升至4.6%,规模性扩招的意图相当明显了。

而且,申请人数还略有下降,从约57,517人下降到了约50,266人。

上半年耶鲁校方曾宣布,从2029 届起每年本科新增招生名额约100 名,未来几届的扩招规模很可能继续扩大。

录取率上涨申请人数下降、还有扩招,这对想冲藤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大好消息!

接下来详细看看,耶鲁的本届新数据透露了哪些关键信息?

01、大幅扩招?

名额多了,但门槛依然在

耶鲁本轮共收到约50,000+份申请,最终录取约2,300 人。入学人数1,640 人,比去年增加86人。

从2029届开始,耶鲁计划增长本科班级规模,目标每届约1,650人,长期目标是本科规模逐步上到约6,600人

耶鲁2029届新生数据出炉!命中率大增,亚裔比例上涨,藤校迎来大扩招时代!

来源:耶鲁官网

不过,虽有扩招这一方向性利好,但耶鲁仍然维持极高的整体选择性学术门槛,竞争依旧激烈。

对于当下申请者而言,边际好处可能有限——

多出的几十到一百个名额,要面对的是5万级别的申请群体,边缘优势会被放大,但不会让藤校录取变得很容易。

学校强调这是“让更多优秀学生受益”的战略性扩张,旨在放大耶鲁毕业生的影响力,而非随意放宽标准。

总体而言,招生标准的核心并未放松,更多是名额分配的调整与资源投入增加。

大家不要因此在准备上掉以轻心,企图“浑水摸鱼”。

02、亚裔机会多了?

国际生录取有转机

2029届数据显示,亚裔学生的比例显著上升,达到约30%(较去年上涨约6%),整体国际生比例约在 10% 左右。

耶鲁2029届新生数据出炉!命中率大增,亚裔比例上涨,藤校迎来大扩招时代!

校园官媒也指出,在取消(或改变)某些平权安排后,亚裔群体在耶鲁的入学比例上出现了明显变化。

对国内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结构性利好信号

曾被批评背景“过度集中”后,耶鲁的亚裔录取终于出现了反弹空间!

但要注意:亚裔群体本身变得更大、更密集,也会导致“内卷”更严重——

也就是说,做到“比同类人更出色”,比过去更重要了。

国际生申请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签证政策、标化可及性、标化政策等),这些因素会让国际申请的数量波动,而不是线性上升。

03、标化转灵活

但高分仍是硬通货

从 2029 届起,耶鲁实行 Test-Flexible(要求提交某类标化成绩,但可以在 SAT / ACT / AP / IB 等之间灵活选择)的政策。

耶鲁2029届新生数据出炉!命中率大增,亚裔比例上涨,藤校迎来大扩招时代!

耶鲁公布了提交成绩学生的分数区间:提交 ACT 的新生中约87%在32–36 分

提交SAT的学生 阅读写作多数在 760–800,数学多数在760–800的高分段。

也就是说,虽然形式更灵活,但耶鲁并没有“放低门槛”——招生仍偏好顶尖分数档的申请人。

Test-Flexible 的真正意图是“多路径呈现学术准备度”,让那些在 AP/IB/其他考试上有强势表现,而 SAT/ACT 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能有替代方案可选。

因此,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某一条捷径。

若可能,大家应该尽量同时准备一到两个能够体现学术深度的标化/课程成绩,这样才更具说服力。

04、理工和经济专业最吃香

但要会讲故事

在耶鲁提供的众多专业中,本届新生最倾向的专业排名前列为:

  • 生物医学工程
  • 计算机科学
  • 经济学

紧接着是英语、环境科学、伦理政治与经济(EPE)、全球事务等。

理工与交叉学科社会科学并重的趋势明显。

这些专业大热,一方面反映就业前景与学术资源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模板化背景”会泛滥,例如 CS 的竞赛/刷题/科研经历越来越同质。

因此,在理工背景上更需要用个人经历把学术兴趣与现实问题、社会影响力、跨学科视角连接起来,换句话说就是“会讲故事”

例如,把“生物医学工程”与某次真实的公共卫生/医疗体验结合,会比只有竞赛奖项的简历更打动人。

05、经济资助覆盖率有波动

但平均金额依然可观

耶鲁本届显示约54%的新生获得某种形式的财政资助,比去年下降约 4%。

平均奖学金/资助数额在大约75,800美元左右,约23%的学生获得联邦佩尔助学金。

扩招与资源分配的调整,可能使得资助覆盖率出现小幅波动,但总体而言耶鲁仍保持慷慨的资助水平

对于国际生(尤其是亚裔学生)来说,不建议把奖学金作为保底计划

耶鲁确实资助力度大,但申请竞争激烈、资源有限,申请时仍要准备好明确的财务规划

舞台扩大,但你能否抓住聚光灯?

纵观本届新数据,耶鲁传递了一个清晰的招生信号:

舞台变大了,但聚光灯依旧只会照在那些既有实力又会讲故事的人身上。

庞大的申请群体、整体高标化,尤其是亚裔与热门专业内部竞争的加剧,让录取的挑战变得更加多元。

对中国学生来说,如何竞争成为“同群体里最特别的那个”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早准备、精准定位的“含金量”在上升:

与其后期临时抱佛脚,不如提前1–2 年把学术、课外、实习/项目和个人故事打磨成一个连贯的档案,让每一个经历都围绕你的“学术/职业主题”服务。

扩招并不等于降门槛,不要只拼标化与奖项,而要把“你是谁、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能为校园和世界带来什么”讲清楚——软硬实力二者缺一不可。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6年DSE报名今日开放!关键时间节点+报名流程全梳理!

下一篇

哈佛HIEEC经济论文竞赛:商科+写作硬核奖项 爬藤路必备!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