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年,留学生对美国的向往几乎是一种“默认选项”。
硕士留美 → OPT → H-1B → 绿卡,这条路径一度是数十万中国家庭为孩子规划的黄金路线。
今天,一纸行政令让这一切戛然而止。美国CBS News披露:特朗普政府在H-1B签证上增加10万美元额外申请费。这被认为是过去几十年来对美国最主要的高技能工作签证项目之一的最剧烈的政策变化。
本来就竞争惨烈、抽签概率不足20%的H-1B,如今成了“富豪游戏”。企业要么不再为普通国际学生申请,要么把岗位外包到海外。
新闻解读
为了避免模糊,我们先来复盘这次新政的关键细节。
图源:CNN官网,侵删
新政三大核心
除了费用的暴涨,新政策还包含几个核心调整:
1.新增10万美元申请费
雇主必须为每一份H-1B 签证申请缴纳100,000美元。
白宫发言明确:未支付费用,将不允许入境。
具体支付结构还在讨论中:
目前尚不确定这是在现有费用(注册费 $215,申请费 $780 + 其他费用)之上叠加,还是完全替代,但大概率是额外加收。
一次性缴纳$300,000,或
按三年有效期,每年缴纳$100,000
2.“黄金卡 Gold Card”移民路径
个人:支付100 万美元可加速获取美国长期居留签证。
企业:支付200 万美元可为外籍员工加速办理身份。
政府表态:这是为了“只吸收最顶尖、最具经济贡献的外国人”。
3.官方表述
劳工部(DOL)将修改工资规则,要求企业为H-1B雇员支付更高于市场水平的薪资,以防止“廉价替代美国人”的情况。
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表示:““我们需要优秀的工作者,这项政策可以确保真正的人才留下。”
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补充:“现有绿卡制度让美国吸收了太多‘底部四分位’的劳工,我们要把标准提高,只接受顶尖人才。”
影响解读
费用门槛:对多数企业而言,10万美元是巨额负担,尤其对中小企业几乎是“灭顶之灾”。
名额限制:H-1B每年配额只有65,000个(另有20,000个给硕博毕业生),中签率早已低于 20%。如今再加上费用壁垒,能真正走通这条通道的只会是极少数高端人才 + 高净值群体。
图源:aila.org/uscis,侵删
黄金卡信号:美国移民体系正在彻底转向“富人优先”,普通留学生通过学习-就业-移民的路径几乎被堵死。
然而,这已经不是一次“例行加价”,而是一次方向性的政策转变:
从教育通道型移民(留学→工作→绿卡)
转向资本精英型移民(百万美元买身份)。
对企业的冲击
Amazon 2024年获批H-1B超过10,000 个,微软、Google、Apple也在前五。
如果照此收费,光Amazon一家每年就要额外支付10亿美元。
中小企业几乎彻底退出H-1B市场。
图源:LinkedIn,侵删
对留学生的冲击
OPT(1–3 年毕业实习)再也不是安全过渡,因OPT结束后仍要转H-1B。
未来能留下来的,几乎只有拿到极少数顶尖岗位的博士、AI顶级硕士。
普通硕士生的美国就业梦想,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一次“结构性打击”。对大多数国际学生而言,H-1B形同关闭。
为什么美国留学越来越不值?
很多家长和学生还在犹豫:“难道美国真的没前途了吗?”
我们不妨从投资回报率(ROI)来算算这笔账。
1.学费与生活成本(我们就拿硕士来说)(以下数据为估计)
硕士学费:$40,000–$80,000/年
生活费(大城市):$20,000–$30,000/年
两年硕士总成本:$12–15万美元(约 100–120 万人民币)
2.就业的不确定性
H-1B 抽签中签率不足20%,现在还要增加10万美元门槛。
企业更愿意外包岗位到印度、东南亚。
留学生的最大优势“便宜+灵活”已被政策抹平。
3.移民通道的摇摆
美国绿卡排期漫长(印度STEM人才排期甚至20 年+)。
政党更迭,政策反复。今天特朗普加10万,明天也可能有人直接叫停H-1B。
4.投资回报率(ROI)
投入:100–120万人民币。
收益:极少数人能留下年薪$10万+ 的工作,但大多数人最终只能回国。
回国起薪约20–30万人民币,ROI与国内直博、或英联邦一年硕士对比,差距巨大。
“通往美国梦的阶梯”,变成了“高价镀金的短途旅行”
留学还能往哪里走?
对比之下,英联邦国家在教育和政策上的优势开始凸显。比如英国~
英国:学制短+PSW工签
硕士1年制,大幅节省时间与成本。
毕业后可获2–3 年PSW签证,允许自由找工作。
英国毕业生签证(Graduate Visa)允许成功完成学位的国际学生在英国停留至少2年(博士为3年)寻找工作、工作或从事商业活动。
成功找到工作后,可以再转为Skilled Worker签证,最终迈向永久居留(ILR)
允许从事的活动:
从事大多数工作。
找工作。
自雇/创业。
从事无偿的志愿者工作。
与符合条件的伴侣和孩子一起生活。
自由出入境英国。
图源:https://www.gov.uk/graduate-visa,侵删
伦敦是全球金融、法律、咨询的中心,就业机会密集。
热门硕士项目与申请要求
1.商科(MSc Finance / Management / Marketing)
申请要求:多数院校要求2:1学位(相当于中国 985/211 均分 80+),部分名校(如 LSE、帝国理工)要求更高;语言一般要求IELTS 7.0,单项不低于6.5。
代表院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帝国理工(IC)、曼彻斯特大学(UoM)。
课程特色:兼顾学术与实务,强调量化分析、案例研究,部分课程与金融城、跨国企业实习挂钩。
就业方向:投行、咨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快消、科技企业。
2.法律(LLM / MSc Law & Business)
申请要求:本科为法律或相关专业,部分跨专业项目接受非法律背景;成绩要求 2:1,语言 IELTS 7.0。
代表院校:伦敦大学学院(UCL)、杜伦大学(Durham)、布里斯托大学(Bristol)。
课程特色:强调整合英美法体系、国际商法、金融法;UCL 等院校强调与伦敦律所的实习连接。
就业方向:国际律所、企业法务、仲裁机构、跨国公司合规部门。
3.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MSc Data Science / AI / Machine Learning)
申请要求:本科数学、计算机、工程类背景;GPA 均分80+;语言 IELTS 6.5–7.0。
代表院校:爱丁堡大学(Edinburgh)、华威大学(Warwick)、南安普顿大学(Southampton)。
课程特色:结合统计学、编程(Python/R)、大数据分析、AI 算法;注重实践与科研。
就业方向: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医疗健康数据、政府部门研究。
英国的硕士项目普遍为1年制,学费虽高(2–3 万英镑/年),但回报周期短。配合PSW签证,学生有机会在毕业后 2 年内找到高薪职位,累计工作经验,为后续移民加分。
除了英国以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就业政策也对国际留学生十分友好。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就是“留学移民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与美国不同,澳洲政府明确把国际留学生视为“未来移民的储备池”,因此在政策设计上非常宽松、务实。
政策优势
485 毕业工签(Temporary Graduate visa, subclass 485)
硕士毕业可获2–3年全职工签;博士毕业生最长可获4–6年工签。
无需雇主担保,学生毕业即可自由找工作。
工签期间,配偶也可以合法全职工作。
加拿大
加拿大被称为“移民国家”,对留学生尤其是硕士群体有极大吸引力。它的优势在于:不仅有宽松的工作签证政策,而且硕士学历在移民打分系统中权重极高。
PGWP 毕业工签(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
读满2年硕士课程,可获3年开放工签。
工签期间可自由工作换雇主,积累加拿大工作经验。
硕士学历本身加分非常高。
在加拿大工作满一年,即可获得额外的CRS工作经验加分,大大提高获邀几率。
图源:canada.ca,侵删
新加坡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虽小,但经济活力与就业政策对留学生极具吸引力,尤其在金融、科技和物流行业。
工作准证(Employment Pass, EP)
硕士毕业可选择申请EP,要求年薪达标。
EP不需要抽签,也没有像H-1B一样的高额费用障碍。
国际留学生可申请1年短期工作准证(Long-Term Visit Pass Plus, LTVP+),用于过渡或找工作。
找到工作后,可直接转EP等工作许可,路径非常顺畅。
美国H-1B政策的变化,像是一记重锤,砸碎了无数家庭的“美国梦”。未来,美国硕士或许仍然是科研精英的乐园,但它已经不再适合追求就业与身份的多数人。
如果说十年前,选择美国是“赌未来”;那么今天,选择英联邦,才是真正的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