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港八大公布2024年招生数据!录取率低到没边...

每年帮学生规划港校申请时,我都会紧盯着最新政策和数据反复研究。

毕竟港校申请的“风向”变得太快,前几年还能靠“达标成绩”稳妥录取,现在却要在“内卷”洪流中精准踩中每一个关键点。

今年尤其特殊,一边是港府豪掷4000万港币大张旗鼓“抢人”,喊出非本地生比例提至50%的口号;另一边却是申请量暴涨、录取率跳水,身份政策也在调整。

最新!港八大公布2024年招生数据!录取率低到没边...

今天我就从扩招真相、录取数据、身份影响、申请趋势四个维度,给大家把港校申请的核心逻辑拆解个透。

最新!港八大公布2024年招生数据!录取率低到没边...

01、港府“扩招”机会变多,但竞争更“卷”

港府官宣“港八大非本地生比例提升至50%”“拨款4000万港币全球招生”时,不少家长眼睛一亮,觉得“机会这不就来了”。但我得给大家泼盆冷静的冷水:

申请量暴增,直接稀释了“扩招红利”

2025Fall港校整体申请量暴涨200%,香港大学2.5万人扎堆申请,最终仅录1400人,录取率被压到5%;

香港科技大学更狠,大陆生录取率低至2.2%,比美国藤校部分专业还难。这就像原本100个坑,现在来了200个人抢,哪怕坑变多了,竞争烈度还是直线上升。

“扩招”≠“降标”

港校只是把“非本地生盘子”做大了,可对学生的筛选标准半点儿没放松。

就拿香港大学商科举例,非港籍学生A-Level仍得3A*1A打底,雅思7.0才算是有竞争力的门槛,根本没因为“扩招”就降低要求。

大家最关心的港校录取偏好

↓↓↓梯队表↓↓↓

最新!港八大公布2024年招生数据!录取率低到没边...

02、港八大录取数据

看清梯队差距,别做无效努力

咱们直接看港八大2024学年申请与录取的具体数据(见下表),这些数字里藏着最真实的竞争烈度:

最新!港八大公布2024年招生数据!录取率低到没边...

从这些数据,能一眼看出“梯队差距”,咱们申请时得精准定位,别做“无效努力”:

港前三(港大、港中文、港科)

录取率普遍低于6%,妥妥的“第一梯队”。非港籍学生想申,A-Level得3A*1A起步,语言成绩还得“超标”——港大雅思得7.0,港科、港中文虽说雅思6.5能申请,但实际录取的学生里,雅思7.0的一抓一大把。

港五(港城大、港理工)

录取率在5%-6%之间,属于“第二梯队”。A-Level2A*2A有机会冲一冲,不过热门专业(像港城大电气工程、港理工金融)实际要求快追上港三了,得做好“高分准备”。

港八(浸会、岭南、教大)

录取率3%-5%,是“第三梯队”。

A-Level3门达标(比如AAB)就能试试,但专业有“壁垒”——教大教育类得有实习经历,浸会传媒类文书得写出思辨性,不是光分数够了就行。

03、身份政策新变化

非港籍生的“机会与挑战”

今年港府重新定义“本地生”,这对非港籍申请的影响可太大了,我给大家划几个核心要点:

“本地生”门槛提高,路变窄了

2027/28学年起,受养人子女得居港满2年才算“本地生”;

2026年申请(现在10升11年级的学生),得居港满1年;2027年申请(现在9-10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实施2年居港要求了。

不同身份,应对策略大不同

  • 已经拿到香港永居身份:完全不受影响,走“港籍+DSE/国际课程”通道,录取优势不是一般的明显。就看港大,录了2630名港籍DSE学生,内地生才录705名,差距一目了然。
  • 拿着临时身份:要么去香港读DSE,要么在内地读国际课程,二选一;中产家庭别盲目续签,性价比真不高。
  • 纯内地户籍:走“内地户籍+国际课程”通道(属于International申请通道),得和其他非港籍国际生抢机会,这就意味着得在成绩、背景提升上“加倍使劲”。

04、港校申请新趋势

“晚、高、怪”,得适应

现在港校申请还有三个明显趋势,总结起来就是“晚、高、怪”,咱们得提前适应:

“晚”

录取时间线普遍推迟。

早申轮以前12-1月就发offer,现在集中到2-3月了。为啥?申请人数太多,审核量直接爆炸,而且为了避免成绩造假,港校对实考成绩、背景材料审核更严了。像香港大学,2027Fall入学的学生,雅思成绩必须是2025年9月1日后考的,早一天都不行,这细节可得盯紧。

“高”

申请者水平升级,录取要求水涨船高。

现在IB预估分42+、A-Level4门A*、AP5门以上实考+SAT高分的学生越来越多,港校实际录取要求也跟着涨。香港大学内地生A-Levelcon分在2A2A-4A之间,商科、理工科(金融、计算机这些)基本要3A1A,热门和冷门专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怪”

录取结果不按“套路”来。

有牛剑选手被港校waitlist,也有分数一般但背景适配的学生被录取。我之前带的Z同学,实考只有数学AS-A,靠着预估4A、BPHO铜奖和牛津夏校经历,拿到了港城市机械工程offer。

这说明港校现在不“唯分数论”,更看重“成绩+背景”的适配性——你的竞赛、科研和申请专业贴不贴,比“多一个A”重要多了。

05、非港籍生破局建议

精准规划,避开“陷阱”

看清这些趋势后,非港籍生用A-Level申港校,得做好这几点精准规划:

按梯队定目标,别好高骛远

冲港三:A-Level3A*1A,雅思7.0+,再搭配1-2个高含金量竞赛(AMC12、BPhO这类)。

保港五:A-Level2A*2A,雅思6.5+,有个EPQ或者1个竞赛奖项就行。

稳港八:A-Level至少3门达标,重点突出专业相关经历(教大教育类写支教,浸会传媒类写自媒体运营都不错)。

避开“炮灰专业”,选对方向很重要

临床医学(港大医学院对标清北,没港籍基本没戏)、法律(普通法体系和内地脱节,毕业后就业难)、金工金数(申请难度极高)、双学位(普娃很难兼顾好),这些专业非“卷王”别碰,不如选经济、计算机、机械工程这些更落地的方向。

重视“非学术因素”,展现“全人素养”

港校现在要的不是“分数机器”,而是“全人”。申请理工科,参加个无人机项目、进实验室做科研,比多考一个AS成绩有用;申请商科,NEC竞赛、金融实习经历能大大加分。文书里既要体现学术深度,也得写写活动里的感悟,让学校看到你是个“有故事、有成长”的学生。

最后想和大家掏心窝说一句:港校申请的“卷”,本质是优质教育资源和激增申请人数之间的矛盾,但机会永远留给“准备充分的人”。

我每年都能看到不少普通学生逆袭,关键就是看清趋势,不盲目跟着别人“瞎卷”,精准规划自己的申请路。

港校的大门没关死,只是对“会准备、能精准发力”的学生更敞开——找对方向,你也能成为像Ta们一样突围的人↓

新学期开始已经有段时间了,要是孩子总抱怨学不进去、学习效率欠佳,或是深陷成绩瓶颈难以突破,机构秋季同步班课绝对是你的得力助手!

我们拥有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他们深谙A-Level课程体系与考试要点,能够精准诊断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小班化教学模式,确保课堂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关注,课堂互动性强,学习氛围浓厚。更有专属的学习规划与跟踪服务,实时调整学习策略,助力孩子高效提分,为英本申请增添有力筹码。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WLSA上海2026年开放日入学评估和录取流程!

下一篇

一文读懂A-Level分数换算:从卷面分到A* 关键规则全解析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