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态势正发生着显著且剧烈的改变。2025申请季格外引人关注:一些名校接连推出新的硕士项目,录取政策好似也有放宽迹象;然而与此同时,部分老牌项目却宣告停止招生,还有些学校提高了录取标准。
对于打算赴美读研的学生及其家长而言,这些情况相互交织,不禁让人心生疑问:美硕录取是在“放宽门槛”了吗?
01、名校新开项目:扩张势头明显
在2025申请季,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杜克大学等多所顶尖高校纷纷集中开设了一系列新的硕士项目:
- 哥伦比亚大学:项目管理
- 宾夕法尼亚大学:传媒与媒体产业
- 西北大学:组织动态学
- 杜克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工程
- 达特茅斯学院:医疗健康研究、健康数据科学、医学信息学(一次性新增三个)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管理学硕士
- 纽约大学:创业与管理硕士
这些新设专业大多聚焦于管理、数据、健康、传媒、工程等就业前景广阔的领域,充分满足了国际学生求职和雇主招贤的双重诉求。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宣布开始接受雅思成绩(此前仅认可托福),布朗大学则提前透露了“硕士倍增计划”的相关信息。由此可见,美国高校呈现出的扩张与多元化发展态势已十分显著。
02、OPT/STEM-OPT数据:就业驱动的“利好”
美国国土安全局(DHS)最新报告表明:
- 有194,554名国际学生通过OPT拿到工作许可,较之前同比增长21%;
- 95,384名国际学生凭借STEM-OPT获得工作许可,人数大幅增长54%,且已连续四年呈上升态势。
这表明美国不仅对国际学生有需求,更渴望能在STEM、健康、数据等领域就业的专业人才。也就是说,以就业为导向的硕士项目正逐渐成为美国高校的“主打产品”,这也是其扩招背后的关键原因。
03、博士停招与硕士收紧
不过,并非所有专业项目都处于扩张状态。与此同时,不少大学陆续宣布停招部分博士或硕士项目:
- 芝加哥大学:叫停艺术史、电影与媒体研究、古典学、比较文学等博士项目招生
- 康奈尔大学:暂停人类学博士项目招生
- 华盛顿大学:停止国际研究博士项目招生
- 加州伯克利:终止健康政策博士项目招生
- 密歇根州立大学:停招数学教育博士项目
- 卡耐基梅隆大学:取消语言技术硕士项目招生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暂停全球金融硕士项目招生
- 北卡罗来纳大学:停招公共卫生数据科学硕士项目
此外,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宣布恢复强制提交GRE成绩,这也体现出部分名校依旧重视学生的学术硬实力。
04、美国高校在下怎样的一盘棋?
表面而言,美国高校扩招与停招现象看似相互矛盾,实则逻辑分明:
- 紧扣市场需求:新增的硕士项目多围绕STEM、商业、医疗、传媒等热门领域,这些专业的国际学生就业前景良好,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吸引力。
- 合理调配资源:停招的博士项目多集中在人文学科或就业优势不突出的领域,难以直接为学校带来资金支持和行业合作机遇。
- 严控学术门槛:哈佛等少数名校对GRE要求趋严,旨在筛选出真正有研究潜力的人才,防止招生质量下滑。
- 借助政策优势:OPT/STEM-OPT政策的持续放宽,让学校在扩招国际硕士时更有底气。
简言之,美国高校正通过“扩大STEM等热门专业、缩减冷门专业、保障顶尖学术水准”的策略,重塑国际教育格局。
05、对申请者的启示
对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这些变化传递出以下信息:
- 机遇有所增加:更多以就业为导向的硕士项目开放,部分领域如健康、AI、数据科学、机器人、传媒与管理的录取难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 竞争压力仍在:新项目的出现不代表录取标准降低,名校的竞争依然激烈,申请者仍需具备出色的背景和材料。
- 学科选择需慎重:读博时更应兼顾就业前景与学术价值,人文学科或小众专业的申请风险在增大。
- 标化成绩受重视:部分项目重新要求强制提交GRE成绩,且对语言成绩的要求依然严格,不可忽视。
- 职业规划是关键:美国高校的扩招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申请人需尽早明确职业目标,并使其与专业选择相匹配,才能从中获益。
由此可见,2025年美硕录取并非一味“放水”,而是有策略地扩张:一方面大量开设与就业和产业高度契合的硕士项目,吸引国际学生;另一方面逐步缩减学术型博士或冷门硕士项目的招生规模。
对于申请者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顺应趋势、精准选择学校和专业,并结合就业导向打造申请背景,才能在这场变化中抢占先机。
以上就是机构编辑部老师分享。想要申请的小伙伴要开始着手准备啦!希望能帮助到正在申博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