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或新加坡国立或新加坡理工或其他学院读CS博士如何找到合适的暑研项目?

985大三非计算机专业,辅修了软件工程专业,到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交换一学期,修了机器学习、数据库、离散结构等六门计算机课程,绩点1.0至1.7。想申请港大或新加坡国立或新加坡理工或其他学院读CS博士,请问如何找到合适的暑研项目?朝着目标努力,接下来重点做什么,以及胜算如何?

对于博士申请而言,光有相关课程背景是远远不够的,科研经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你后续能否成功套磁、匹配到合适的导师。当然,研究方向是否是你真正感兴趣的,也同样关键——这一点甚至会影响你能否顺利完成整个博士阶段的学习。

关于科研的起步,我们通常不建议等到暑假才开始,而是鼓励尽早进入状态。现在是四月初,那么完全可以立刻开始寻找科研机会。科研的时长往往决定了深度和扎实程度,而这些,正是招生官和未来导师最看重的。

大多数同学的第一选择是校内资源。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参考:

  • 授课老师:上课时积极交流,课后表达兴趣,询问是否能参与项目。
  • 学长老师推荐:有时候信息和机会就在“圈子”里,别忽视身边人。
  • 学校科研平台:很多学校有专门面向本科生的科研项目页面,有的还提供对接服务。
  • 教授或实验室主页:直接在学院网站上查看教授研究方向,感兴趣就可以发邮件表达你的意愿。
  • 付费科研项目:作为补充选择,但如果校内能找到机会,可以优先考虑校内的。

在博士申请中,我们经常看到成功的申请者通常都有几段高质量的科研经历。如果能在项目中有实质性产出,比如论文、会议展示,甚至获得科研老师的强力推荐信,对申请是极大的加分项。

因此,如果你有博士的打算,建议重心尽早转向科研。不需要在实习上投入太多精力,重点是科研参与、科研成果,以及为后期的套磁做铺垫。

此外,可以开始关注目标学校的教授,特别是他们的研究方向和项目内容。这不仅方便你提前判断匹配度,也为后续的套磁交流做准备。博士申请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成功套磁到有funding且愿意当年招生的教授,因此“找对人”比“找对校”更为重要。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约翰霍普金斯传播学硕士与南加大数字社交媒体硕士、波士顿大学新兴媒体研究硕士哪个好?

下一篇

在美国传播学硕士毕业后就业行情如何?什么方向更适合就业?读博走学术方向如何?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