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P考试迎来了第五个考试日,也标志着第一周考试的正式收官,这场拉锯战终于暂告一段落了。这两天考试科目包括AP统计学、AP世界历史、AP美国历史和AP宏观经济学,整体来看,既有出人意料的冷门考点,也有常规考点,只要稳定发挥一定可以保4冲5。我们接着复盘5月8日和5月9日的AP考试情况。
5月8日AP统计学:冷门考点出现,写作量拉满今年的AP统计学整体难度不高,选择题部分比较常规,大多数同学表示做得还算顺手。但是到了简答题就有点紧张了。
比如,第4道简单题就考察了卡方检验,这是往年很少出现在FRQ里的知识点。不少同学反映看到题目的一瞬间有点懵,不过根据我们学员的反馈,最后都顺利写出来了。
往年经常考的slope interval(斜率区间)这次居然没出现,这也说明了AP考试变得反刷题,过去那些依靠刷题总结套路的同学以后将会很难拿到高分。
大部分同学都反映,简答题题量比去年多了不少,尤其是第5题需要写的内容特别多。不只是计算,还要求写出比较完整的分析和解释。很多考生都表示时间上有些吃紧,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些同学根本来不及做完最后的题。
总之,AP统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采用混合机考的模式,同学们需在Bluebook中阅读题目,选择题直接在Bluebook上作答,主观题要在纸质答卷上书写答案,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干扰。这也提醒大家在机考时代,一定要多进行上机模考,多练习考试的过程,养成习惯后才能不被影响。
AP世界历史:题目中规中矩,考点集中常考知识点相比上午的统计学,下午的AP世界历史考试显得更加稳定。
整体出题结构延续了以往的风格,题目难度中等偏下。
选择题重视“全球化”与“贸易”,今年的选择题集中考查了几个大方向:
- 跨国经济与贸易:出题频率很高,是重点方向。
- 海上帝国扩张:同样是重点,强调国家如何通过海上贸易掌握世界影响力。
- 冷战和现代意识形态:只有简单涉及,没有深入考察。
- 一战和二战:几乎没有出现,属于今年的冷门内容。
还有同学反映,有一道选择题中出现了“赵如阔”(音译)这个人物名字。SAQ短答题涉及社会运动,短答题部分重点考查了两类知识点:墨西哥革命和女权主义运动。
这两个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和影响的理解,答题时需要简洁而有逻辑。材料题(DBQ)围绕国家权力与贸易,让学生分析1450年至1750年间,不同国家是如何通过掌控权力和贸易来维持帝国地位的。
关键词包括:国家力量(state power)、海上帝国(maritime empires)、贸易控制(control trade),考生需要结合材料,解释国家如何在全球体系中获取和保持优势。
大作文(LEQ)可以选择不同的写作方向: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殖民扩张和宗教传播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后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比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题目本身没有很大难度,关键在于材料积累和逻辑清晰。
5月9日
AP美国历史:基础题为主,考点覆盖全面今年AP美国历史难度中规中矩。选择题部分内容比较基础,没有出现偏题或怪题,基本都是课本和备考资料中的常见知识点。只要复习到位,大多数题目都能顺利作答。简答题(SAQ)和文献分析题(DBQ)对材料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但历史事件本身都是复习重点,比如关于种族、社会运动、战争与政策变化等内容。只要能够结合材料、清晰表达观点,就有较大拿分空间。
长论文题(LEQ)提供了多个写作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选择题目。今年重点之一是黑人生活和劳工状况的变迁,要求学生从多个历史时期的政策与社会背景出发,进行分析和对比。
AP宏观经济学:MCQ太难了,FRQ稳住了相比美国历史的稳定发挥,AP宏观经济学的考题则令不少考生直呼“难哭了”。选择题部分难度显著提升,被认为是近几年最难的一次。
题干长、信息碎片化、表述绕口,考查方式比往年更为复杂,对概念理解和应用提出更高要求。不过,考试的简单题部分却相对友好。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做得很轻松,题型熟悉、逻辑清晰,整体难度和去年持平。
- 第1题考查总供给与总需求图像(AS-AD模型)
- 第2题涉及CPI和通货膨胀率计算(标准答案为20%)
- 第3题是准备金市场与货币政策
到目前为止,AP考试第一周正式结束。对于已经考完的科目,大家不用过分纠结,关键是调整心态,全力备战之后的考试。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愿所有同学在接下来的挑战中,沉着冷静,越考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