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小白入门天文,“豪掷”全部身家,给自己安排了人生中的第一副天文望远镜;
她落地自己对天文的热情,引领热爱天文的宏文学子们一同步入银河以及之外的世界,制作天文学科普PPT、摸索着完成一个又一个“科学实践”;
她用学校打印机旁薅来的A4纸和家中的意大利面,独立完成了整个EPQ项目研究;
在文书中,她向招生官展现了她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最终斩获UCL(伦敦大学学院)天体物理(astrophysics)的offer以及伯明翰大学天体物理方向的特别奖学金及offer。
2025申请季的宏文学子们,在一封封offer勾勒出的璀璨星空中,留下了各自独一无二的星光与彗尾。今日故事的主角Mervin,恰似一颗不断输出热爱、不断辐射电磁脉冲的脉冲星,用自己的引力谱写一场属于自己的、具有生命色彩的银河探索。
与常人刻板印象中的理科学霸不同,Mervin常调侃自己本应是文科生却不小心误入数理的浩瀚世界。聊起天文时她如数家珍,说起热爱她闪闪发光,谈及生命她热泪盈眶。当然,最让人感到好奇的,还是她身边的一个可爱宝宝:Bibo。
在旁人看来,这个毛茸茸的蓝色小龙可能只是个毛绒玩偶,然而,在Mervin眼中,Bibo却是能够帮助她社交的破冰小萌宝,是个有着自由灵魂的小毛绒。Bibo是她身边永远存在着的伴星,在探索宇宙的路途中,因为有软绵绵的陪伴所以不再孤单。当问起梦想,Mervin会握着小Bibo的手,画下星星和月亮。在她心里,Bibo可能还想成为一个画家。
因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幽默细胞,Mervin的表达总透着种鲜活的画面感。然而在她口中,自己也曾是个质疑生命的意义、仰望虚无的女孩。直到她翻开《三体》,叶文洁向宇宙发送的讯号,仿佛一颗子弹击穿了现实的壁垒。
“原来地球之外,还有着一个一直被我忽略的更大世界。”那个瞬间,成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天文锚点”。
继《三体》之后,电影《星际穿越》又激发了她对黑洞、广义相对论等天文物理主题的兴趣。她想,或许那遥远黑洞中,就隐藏着某种宇宙的真理。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宇宙征程。
Mervin首先是All in了全部家当,自购了一台星特朗天文望远镜,紧接着她便开始更多学术实践;其中包括自行阅读科普读物、浏览网上通识课、参与各种天文讲座、参观天文馆及天文台......她沉浸地探索着这神秘又充满引力的学科:从天体物理的概念,到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再到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等等。她如同那新星般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透过星际尘埃,渴望找寻那宇宙初级的真相。
G11的时候,她因“自己的很多朋友都来了宏文”,为了延续愉快的高中校园生活,便也决定转学来到了宏文。令她意外又惊喜的是,自己对天文的“痴迷”,在宏文这座学校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引力场”。
来到了新的环境后,这里的一切未知,都让热爱探索的Mervin感到兴奋。当她得知宏文学校曾存在过一个天文社,却因社员变动而变成传说的故事,于是毅然决然地决定在这里搭建属于自己的天文部落,这个G10就在她心里埋下种子的组建自己天文社的心愿也终于在宏文生根发芽。
完成填写材料、递交申请、跟踪流程等步骤后,Mervin便积极地着手开始构思社团的未来:
我想,我的社团应该以给大家带来知识、让大家参与探讨与实践、鉴赏天文向电影为主。或许用自己对天文的见解、学术书籍上的权威知识以及校外科学家的指导给社员们制作科普ppt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看着“天文爱好者部落社”一点点从0到1重新组建起来,她很喜欢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感觉,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事事亲历亲为的天文社社长。
在这一切计划的安排下,天文社很快吸引了许多同好加入。每当社员提出新奇的天文猜想和问题,Mervin便带着团队讨论,并慷慨地带大家一起使用自己的天文望远镜。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她像严谨的工匠般打磨每个结论的棱角。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Mervin感受到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魅力,也开拓了自己认知的边界、不断修正着自己的认知坐标。
然而,身处G11这个升学的关键节点,Mervin面对的不只有身为社长组织社团的职责,还有如潮水般涌来的学业压力以及越来越多的选择和对自己信心的挑战。
“天文的尽头是转专业。”
“理想主义最终还是会被现实打败。”
……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周围不支持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Mervin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天体物理。这些声音中有认为申请其它专业录取率更高且可以有机会就读更好的名校,或是换个专业毕业后更有优势。但Mervin始终认为,无论是申请IC还是申请UCL,都是为了让自己能找到一个真正热爱的领域。
当然也不光是她,升学老师Jenessa其实也知道她的想法。
Jenessa老师最常说的话就是:“Mervin我知道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在很多人都把名校和热门专业奉为圭臬的当下,Jenessa老师的支持无疑成为了Mervin轨道上的强劲导航。
Jenessa老师也不是一开始就支持Mervin的选择。她曾从专业角度给Mervin分析过利弊,Mervin也清楚选择这个专业的挑战难度和自己将要为之付出的努力,但她却将自己的所取得的成绩、所付出的汗水,所制定的规划,像在做科研似得一点点一步步,拆给老师看,缜密的逻辑和坚定的决心都让老师为之动容,Jenessa老师这样评价她:
她对这个领域,是充满热情和热爱的,目标感和信念感非常强,也愿意为这个目标付出努力,我相信这个结局是不会差的。
Love is the one thing we're capable of perceiving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爱是我们唯一能够感知的可以超越时空维度的事物。
这是Mervin喜欢的电影《星际穿越》中的一段名台词,故事的库珀跨越浩瀚宇宙,穿越黑洞的汹涌潮汐、五维空间的神秘迷宫,只为向女儿墨菲传递信息,遵守“一定会回来”的承诺,哪怕要面对未知的危险与无尽的孤独,也从未放弃。墨菲也因为对父亲的爱,留着父亲的手表,从而发现并破解了信息。
是爱,让库珀在绝境中坚守,在迷茫时笃定,是爱让墨菲展现出了坚韧与执着。而 Mervin,就好像电影中那些为爱勇往直前的角色,她的热爱,炽热坚定,就像她喜欢的另一部电影《火山挚恋(fire of love)》里说的:
I prefer an intense and short life to a monotonous, long one. A kamikaze existence in the beauty of volcanic things. 我想过精彩而短暂的一生,胜过漫长而无趣的人生,我愿意为了火山之美舍身。
Mervin说,自己也想用这样的思想丈量自己生命的旅途。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止一次被Mervin表现出的真挚所感动。尤其当她谈起老师时,她眼中闪着光。
她说:“我以前是个害怕老师的人,但因为老师一路来的支持和照顾,现在会感觉老师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就比如那个始终向她强调“Mervin我知道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尊重她的热爱并给予支持,时刻为她加油打气,给她提供正反馈的升学老师Jenessa。她不仅能精准捕捉到Mervin内心深处对天文的热爱,还会和学科老师一起为Mervin提供竞赛、学科等等等的各种支持,并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给予她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参加各种科研展和讲座,让她在与行业同好和前辈的对话中拓宽视野、收获启发。
还有她的学科老师马老师,在Mervin眼里她是个十分有教无类且善良温柔的物理老师,除了很支持她的选择,为她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各种的答疑解惑外,竞赛前还会专门给她做一对一辅导,这样的无私让Mervin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在她纯粹的想法里,老师既然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报酬,便希望也能回馈给老师一些什么, “要不我......我V您50?"
天文女孩的幽默再次上线,却被马老师婉拒,最后见马老师实在“油盐不进”,Mervin一个灵光乍现,给她买了安慕希瓶酸奶。“应该是很健康又不至于没味的饮料!”
别看Mervin聊起天文来可以滔滔不绝,年纪轻轻也有了不少的人生感悟,但其实也是个细腻腼腆的孩子,老师对她的好,她都会默默记在心里,她觉得这是在宏文收获到的宝藏。
这份来自老师的爱,如同春日里播下的种子,在Mervin心中生根发芽。让Mervin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被期待的,也让她的内心被温暖与力量填满,让她也想将这份力量与爱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于是,Mervin也有了自己的公益愿景,想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与关怀的人。她尤其把目光聚焦在了孤独症儿童、听障碍视障人群、山区学生等人群,希望未来有一天通过科普天文知识,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宇宙的大门。
“当孩子们抬头仰望星空,看到那闪烁的星星、神秘的天体,甚至是更远处的黑洞,或许会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世界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待他们去发现。就像我当初一样,这颗探索未知的种子一旦种下,说不定就能在他们心中慢慢发芽,成为他们与世界与未来建立联系的新契机。”
爱就是这样,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也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减弱。它可以代代相传,在人与人之间不断延续。
什么是EPQ?
EPQ全称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是英国A Level课程中唯一不需要考试的科研项目,由四大考试委员会(AQA、Edexcel、OCR、WJEC)提供。它强调以学生兴趣为导向,通过导师指导完成独立研究,最终通过过程日志、研究成果和答辩获得认证。
参与此项目的学生,具体需要撰写一篇有深度的论文,还要搜集数据、制作图表,用详实的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最终,这些成果会被提交给考试局,由专业人员根据项目的质量给出评定成绩。这个成绩可不简单,它能成为申请大学时的重要加分项,尤其是申请像G5这样的顶尖名校,EPQ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早在G9时,Mervin就了解到EPQ对于申请G5院校是一大助力。于是,在G11下到G112上这段时间,她便毅然投身到了EPQ项目中。
最初,Mervin满心期待地想研究她最有兴趣黑洞,但她很快就意识到,黑洞作为天文学界鲜有实质性研究的领域,对于她这个高中生来说,想要做出有实质意义的成果,几乎不可能,最后也不过是东拼西凑点文献上的内容交上去,她觉得没有意义。
要做就要做有意义的项目,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做项目。
保持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以及自己的科研态度,Mervin开始寻找新的研究方向,刚好她最近热衷叠纸飞机,看着手中的纸飞机在走廊间穿越滑翔,她瞬间便有了新的灵感,命运的齿轮也随之转动。
“我可不可以通过纸飞机作为灵感来源,研究一些东西。”
当有了这样的想法后,Mervin正好就在NASA的相关网站上发现了一个项目。2023年的时候,NASA计划制造一种只有手掌大小的滑翔机探测器,发射到火星,利用风能在火星表面滑翔,以此探测火星的地形和大气结构。Mervin一下子便来了兴趣,她好奇,这么小的滑翔机,是如何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滑翔而不掉下去的,是什么物理量在影响着它?
带着这些疑问,Mervin展开了深入研究。她从学校打印机旁薅来用于折纸飞机的A4纸,同时在网上搜索空气动力学的文献,自学相关知识。虽然那些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难,但学习的过程却让她乐在其中,她很享受这种主动探索知识的感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那些复杂深奥的理论模型,都没有难倒她。她就像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知识的丛林中披荆斩棘。
在项目后期,时间变得异常紧张。距离EPQ提交只剩下三四天,而Mervin的实验还没做完。家里没有实验室,也没有现成的飞行器模型,这让Mervin有些焦头烂额。她需要找到一种材料,既能精确控制质量,又能固定A4纸的形状。在翻箱倒柜的过程中,她发现了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在没煮熟时很硬,能被掰成小段,方便增减质量;同时,意大利面也能像风筝的骨架一样,完美地支撑起A4纸。这简直是绝佳的材料!
就这样,Mervin用意大利面和A4纸制作出了飞行器模型,并做了好几组实验,让每个小飞机在质量恒定、机翼大小不同的情况下,研究机翼面积、质量与行星引力的关系。电力满满的Mervin像开了挂一样,仅用三天时间就写完了论文,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背后,是她日夜的钻研和对科研的执着与热爱。
而最终,她也凭借着这个项目获得了A的评级。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她将这个项目作为重点展示,向招生官展现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以及她对学术的追求和对天文的热爱,终于成功收到了UCL等众多大学的offer,也在学校提供的一些科研平台和讲座上得到了不少专业人士的好评。作为Mervin第一个独立完成的科研项目,在这次EPQ的项目过程中,她是快乐的,沉浸的,也让她更坚定了搞科研的决心。
当被问及对未来的打算,是更倾向于深入科研,还是投身国家机构或天文台进行实践性工程时,Mervin表示目前更倾向于继续深造,读完本科、硕士后还想读博士。她没有给自己设定过于具体和紧迫的目标,而是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科研梦想。
“那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就像宇宙本身一样浩瀚,我可太喜欢探索各种未知了,未来如果有机会,我还想拿个搞笑诺贝尔奖哈哈。”
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
起源:1991年由科学幽默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鉴》(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创立,名称取自“Ignoble”(不体面的)和“Nobel”的双关。
宗旨:奖励“乍看令人发笑,后引发深思”的研究,旨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Mervin的回答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在她的身上你能看到科研工作者的专注、坚持和韧性,也能看到流淌着的浪漫主义的血液和举重若轻的松弛。
“在我还是初中的一个非主流小孩开始,我就一直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思来想去她得出了一个答案:或许生命本无意义。
这或许不是什么新鲜的答案,但Mervin却给了这个看似虚无的答案最浪漫的解构:
或许生命本无意义,但我们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以人的方式去探索世界,本质上就是在作为有意识的宇宙感受着自己。我们其实就是137亿年的宇宙本身。
在她眼中,整个宇宙从大爆炸的起点开始,所有的一切,包括她自己、学校的老师、整个教室乃至整个世界,都源于同一个起点。
我们拥有的意识、自我意志,探索的渴望,甚至是——
我们想吃的
我们想看的
我们的一切欲望
正是因为宇宙想要感受自己
所以在她即将离开宏文的时刻,她想给和自己一样“充满热爱”的人带去一些鼓励: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有太多的梦想等待我们去追逐。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心中都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可周围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告诉我什么才是“现实”,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我想说,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我们自己能为它负责,有想做的就尽情去做!
就像《星际穿越》里告诉我们的那样,“时间是相对的,可以拉伸,可以压缩,但是不能倒流。”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逆的旅程,我们不必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放弃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下去。在升学选择上,我们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只有热爱,才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热情和动力,才能让我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采访后记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老师一样,因为长期囿于有限的认知,提及天文,虽心怀敬畏,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沉浸其中。但这次与Mervin的交谈,却让老师对天文有了全新的认识,她是一个很真挚且有感染力的人,听她讲述着自己的成长和做项目的点滴,我仿佛也被她释放的巨大引力所吸引。采访的最后,升华到人文层面的对话内容让我深切感受到,天文不仅仅是遥远星空的观测与探索,更是人类对自身、对生命、对宇宙意义深刻思考的载体。
每个人都是正在膨胀的宇宙。
而宏文学子的热爱,终将坍缩成为一个个为世界带去改变的奇点。
更多宏文2025届毕业生的成长故事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