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专业探索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STS的历史由来

关注交叉专业领域的你或许听说过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与社会),但是也许说不清楚STS到底学的是什么。事实上,STS在美国学界不是近期才流行的新鲜话题,它的诞生其实和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STS这个领域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正值越南战争、消费主义膨胀、环保意识觉醒、民权运动高涨以及核能技术的迅速扩张。这些全球性议题激发了社会大众对“科学与权力”“技术与正义”的深刻反思。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迎来了思想的震荡。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系统性地质疑科学的客观性。他提出科学发展并不是“线性进步”,而是充满了“范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这些社会思潮与学术突破交织在一起,孕育出了STS和其他交叉学科(比如种族研究 Ethnic Studies)的一场浪潮。

世界上第一个STS正式项目诞生于1988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项目名称正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今天,除了美国,世界范围内已有众多高校开设了STS相关课程与研究中心,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是目前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唯一提供英语STS研究中心的大学,长期致力于在全球化语境中讨论科技发展。

STS不是一门“工具课”,而是一门“反思课”。

STS 结合了哲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去研究科技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门“科技背后的社会学” 或者社会文化影响下的科技。我们关心的,不是“技术能不能做”,而是“技术该不该做”、“谁来做”、“做了之后影响了谁”。举个例子, COVID-19 大流行时应该就发现了,我们没有办法将科学、医学、技术问题与社会问题分开考虑。

STS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技术、科学和社会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通过研究这些领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周围的世界。此外,学习STS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法规,以确保技术的益处与其风险相平衡,并确保能在规则框架内,安全地使用科学和技术。

它关注的不仅是科技“能做什么”,而是进一步追问:

• 科技应该做什么?

• 谁来决定科技的发展方向?

• 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公平与伦理挑战,我们如何面对?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核心概念

1. 技术科学(Technoscience)

指科技与科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往往互为推动,共同塑造我们的世界。

2. 社会技术系统(Sociotechnical Systems)

指一个系统中社会因素与技术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状态。例如,自动驾驶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交通法规、伦理、安全等社会层面。

3.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

强调知识和价值观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共同建构的。例如,什么是“合理风险”或“科学真理”,常常取决于社会共识。

4. 科学与技术伦理(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探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道德考量与社会影响,如AI是否公正、基因编辑是否应有边界、数据隐私如何保护等

STS像是一块放大镜+显微镜+万花筒的组合,帮助我们重新理解科学如何在社会中被创造、被使用、被争议。

STS不是反科技,而是让科技更具责任感。 传统计算机科学研究“怎么让AI更强”,而STS则会问:

• 我们是否在无意中将权力交给了不透明的算法?

• AI的偏见、隐私侵犯、替代劳动这些社会影响,是否被低估了?

• 为什么某些人能更快地接触AI红利,而其他人却被甩在后面?

美国大学中的STS项目推荐

STS既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又要学会用人文、社科的方法和视角去分析、探究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非常适合对科学充满探索欲以及对社会人文发展具有好奇心的孩子。

麻省理工学院(MIT)

• 项目名称:Program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 特色:历史+哲学+社会学分析,课程如“Technology and Society”“Ethics of AI”

斯坦福大学

• 项目名称:STS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

• 方向丰富:可结合人工智能、医学、环保、教育等

• 学生常常双主修CS、生物、人类学等热门专业

哈佛大学

• 提供History of Science和STS方向

• 探讨“科学如何成为权威”,课程如“Science, Power, and Identity”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 STS核心课程结合科学史与社会影响研究

• 跨院系合作紧密,如工程、政策、艺术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

项目名称: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STSC)

宾大的STS项目设立于文理学院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系之下,但也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将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能源和环境、全球科学和技术、信息和组织以及科学、自然与文化等领域,学习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思考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以及如何影响社会现象,社会又是如何决定科技发展等等问题。

康奈尔大学

项目名称:Science & Technology Studies

学生将探索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和文化方面,并被鼓励提出有关塑造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力量、科学权威的局限性以及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的明智而深入的问题。除文理学院的科学要求外,还需修读两门自然科学或工程学(包括计算机科学)课程。

STS能做什么?出路在哪里?

根据Zippia网站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美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专业毕业生的全国平均年薪为82,793美元,折合每小时约为39.8美元 。此外,STS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在不同产业中有所差异。例如,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平均年薪为107,068美元,而在汽车行业的平均年薪为105,930美元 。这些数据表明,STS专业不仅在学术上具有跨学科的深度,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具备良好的薪资前景,具体到公司,脸书、苹果和微软都招STS专业的毕业生,而且年薪百万!

STS学生毕业后常见的方向包括:

• 科技伦理与政策(比如AI政策、环保政策顾问)

• 🧪科学传播与媒体(科技记者、科普博主)

• 公共事务与智库(研究技术治理、可持续发展)

• 教育与非营利组织(推动科技公平教育)

在AI、气候危机、疫苗犹豫、数字治理这些重大议题中,STS人才正在成为跨学科的桥梁和连接者。

适合选择 STS 专业的学生画像

1. 对科技感兴趣,但不止步于“技术本身”的学生,你可能喜欢AI、生物科技、互联网,但你想了解:它背后对社会有什么影响?谁决定了技术该往哪里发展?你关心的不只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做”“为谁做”。

2. 喜欢跨学科探索的人,如果你对哲学、社会学、历史、政治、环境科学、科技媒体都感兴趣,不想只学一门“单一专业”,STS 会给你高度自由。你会在同一个课堂中阅读科技论文,也可能分析纪录片、政策文件或用户数据。

3. 表达与沟通能力强,喜欢写作、辩论、传播思想的学生,STS 很强调论证、写作、表达,你可能会写政策分析、做小组讨论、发布研究文章,甚至拍纪录片。

4. 希望未来投身于科技政策、科普、国际发展、智库、媒体、NGO、教育等行业的学生,STS并非“技术岗位”的必经之路,但它培养的是更高层次的“科技理解力+社会判断力”。企业需要你为产品设置伦理界限,政府需要你帮助分析科技政策,社会需要你去科普与引导。

如果你热爱技术,但不盲信技术,渴望用知识参与社会的未来,那么你就是为STS而生的学生。

总结

“科学不是中立的,技术不是中立的。STS,就是让我们看清‘谁在发明未来’,我们又能做什么。” STS领域有许多杰出的学者,而其中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是Donna Haraway,她是女性主义STS理论的代表人物。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颇具争议的观点:“并不存在真正的客观性。” 她认为,真正的“客观视角”不是来自“抽离立场的冷静观察者”,而是来自**“在地的知识”(Situated Knowledges)**——只有在特定的位置、特定的身份之中,我们才能更真实地理解世界。她说:“只有部分视角,才能通向真正的视野。” 知识不属于孤立的个体,而属于共同体,属于我们从小生活、成长、被影响的文化空间。无论你是否对STS的专业,希望你也能从Haraway的观点出发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如何被环境塑造。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交叉专业探索之行为经济学

下一篇

新增工科专业!202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基计划简章发布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