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到底要不要考?

在我们与申请者的沟通中,“GRE到底还要不要考?”始终是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尤其是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项目把GRE从“硬性要求”改为“可选/不建议”,让很多同学陷入两难:

  • 想躲开考试压力,但又怕因为没考错失offer。
  • 担心浪费时间精力,却又怕自己竞争力不够。

GRE还值不值得一考?到底考不考,对申请真的有那么大影响吗?今天这篇文章,从院校真实政策、利弊分析,到申请案例实战推演,手把手帮你理清逻辑,科学决策!

一、GRE不同要求背后的潜台词

关于GRE要求的解读,并不是单纯的yes or no,查看申请要求时,一定警惕学校的文字游戏,以下是申请过程中常见的几类GRE政策:

Required(强制提交):

必要申请材料之一,不提交无法提交申请,申请无效。多见于商科硕士申请,如BA,MKT,SCM等;

Recommended/Optional(建议提交/可选):

不提交不影响材料完整性,不会因此被拒。提交了会审阅,可能作为加分项;如果学校强烈推荐(Strongly Recommended),从审核的角度来看等同于required;

Not Required/Accepted/Considered:

第三种情况,最为特殊,需要注意,通常

Not Accepted/Not Considered表示:不要交,交了也不看; Not Required多数情况下表示:NOT required for admission, nor are they reviewed;

特殊情况:Not Required = Recommended

*警惕部分院校虽然表示GRE Not Required,但在详细的招生政策中也会标注”Weencourage (but do not require)applicants to report scores for the GRE general tests.”

二、不同院校/专业对GRE的态度

理工方向,绝大多数PhD项目(如ME, Math, Chemistry等)申请GRE考试不再是必须。

以最热门的CS博士为例,美国CS专业排名Top10项目均不强制提交GRE。

  • MIT EECS PhD:NOT requireGRE scores for admission purposes.
  • Stanford CS PhD:Not requiredfor PhD or MS applicants.
  • Berkeley EECS PhD:No longer requires, nor accepts, GRE scores.
  • CMU CS PhD:GRE scores areoptional.
  • UIUC CS PhD:Not Required(recommended but not required)
  • Cornell CS PhD:No longer considersthe GRE in any aspect of our admissions process
  • UT-Austin CS PhD:Optional
  • Gatech CS PhD:Optional
  • UWCSE PhD:No longer required or accepted
  • Princeton CS PhD:No longer either requiring or acceptingGRE general exam scores

通常来说,越是顶尖、资源越丰富的项目,对标准化考试的依赖反而越低。这些项目更倾向于通过科研经历、GPA、推荐信等维度判断申请者的潜力与契合度。相较于一纸分数,他们更看重你“是否值得被培养”。

而对于非顶尖院校或申请量巨大的项目,情况则不同。招生官需要高效筛选大量申请材料时,GRE就成了一个极为便利的“标准化入口”。一个出色的GRE成绩,往往能够帮你顺利通过初筛,成为“被看到”的那一类人。

此外,需要提醒一下,GRE政策的调整会让一些学生进入一个认知误区,即“不要GRE的学校=专业申请难度低”

这并不正确。GRE作为过去长期存在的评估标准,它的取消并不是“放水”,而是把筛选的焦点推向了更高层次——GPA、科研成果、论文发表、实习经历、推荐信含金量……这些才是决定成败的核心变量。

换句话说,GRE不再是门槛,但你的对手也不再是“泛泛之辈”,而是同样在这些维度上打磨到极致的优秀申请者。选择不考GRE,并不能“降维打击”,反而要在其他维度上“全维出击”。

三、GRE考与不考,如何权衡?

当GRE考试不再是门槛,最终的考试决策权完全交到你手上时,考与不考,要结合个人情况考虑。最终做出决策的核心,在于评估这场考试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对你有利。

考GRE的好处

选校范围大:可以申请任何想考虑的项目,避免因缺成绩而放弃某些梦校.

弥补GPA:如果GPA有硬伤(低于3.0/80分)或相对不高(3.3-3.5/85分左右),GRE高分是证明学术能力和量化/语言推理技能的重要手段.

弥补专业背景:转专业申请,或申请方向相关经验(学术、实习、科研)不足,GR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committee对你背景的顾虑.

申请奖学金/RA/TA:部分奖学金评选或TA/RA职位可能将GRE作为参考指标之一.

增强竞争优势:尤其对于optional/recommended项目以及顶尖项目,GRE高分能让你脱颖而出.

弥补量化背景:理工科极其看重Quant分数。一个接近满分的Quant分数是强有力的佐证.

本科院校背景弱:本科院校背景普通,没有学校光环,GRE可以做能力背书.

展示学习能力:国际化考试,对所有背景申请者统一衡量标准,GRE高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你的学习能力.

哪些情况可以不考GRE

背景硬核:顶尖院校,相关专业,高绩/满绩.

软实力突出:发表高水平论文,名企核心岗位实习/工作经历,创业成功,拥有专利.

牛推:来自领域内大牛(导师,老板)的强力背书.

时间精力有限:语言成绩出分困难,时间不足以应对两个考试;GRE模考分数低,很难考到目标项目录取者的平均分以上.

主申地区普遍不要求:如明确目标在英国、欧陆、澳洲读硕.

哪些人适合考GRE

背景普通,冲刺强校:尤其对于optional的学校,竞争者背景都不会太弱,无GRE,有可能成为弱势(现实情况:当你纠结考不考的时候,有人在想手里的325分还要不要继续刷).

时间充裕:如果你在大一、大二就坚定了留学的想法,那把GRE考试任务分散在每个学期,备考压力会减小很多.

学习能力强:学习及应试能力强,对考试分数没太大压力.

四、实战推演:如何判断你是否

需要考GRE?

以CS博士申请为例,拆解典型申请者画像,精准锚定你的最优决策路径。

在GRE逐渐“可选化”的背景下,申请是否提交GRE分数,已经不再是“标配动作”,而是一场因人而异的策略选择。

以下,我们以CS博士申请为例,划分三类典型申请者画像,帮助你对号入座、快速厘清方向:

情况一:不考GRE

典型画像

毕业于Top CS本科项目

GPA在3.8以上

已有扎实科研经历(有论文产出或成熟项目)

有望获得重量级推荐信

申请目标:Top 10 PhD项目

决策逻辑:此类申请者自身背景已经高度契合顶尖PhD项目的核心关注点——学术能力、研究潜力与方向匹配度。考虑到Top项目普遍不要求GRE,此时继续投入GRE备考,边际收益极低。

建议将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产出、套磁沟通、文书打磨与推荐信建设上,聚焦申请主战场,提升整体竞争力更为关键。

情况二:建议考GRE

画像A

GPA不占优势,需要补齐学术证明

GPA 3.3~3.5,或转专业背景

申请目标:Top 20-50 PhD/Master

科研经历有限或尚未形成成果

决策逻辑:GPA或学术背景不够突出时,GRE高分可作为能力背书,补足核心短板。尤其对于理工方向的申请者,Quant分数是判断逻辑能力和数理基础的重要指标。

画像B:

中等背景冲刺Top项目,争取加分项

GPA在3.6+

有科研经历,但亮点不够突出

申请目标:Top 10~20(GRE Optional)

标化考试能力较强

决策逻辑:对于这类背景处于“竞争边缘带”的申请者来说,一个出色的GRE分数(如330+)可以显著提升胜率。在Optional政策下,提交高分会成为额外加分项,让你在申请池中更具辨识度。

情况三:不建议考GRE

典型画像

科研潜力强,但应试能力薄弱

时间紧张,语言成绩尚未出分

模考成绩与目标院校均值差距大(如难以稳定达到325)

决策逻辑:如果在投入一定时间后,GRE分数依旧难以达到项目平均水平,那继续投入就意味着机会成本极高。不仅可能无法提升标化分,还会占用语言备考、科研准备和申请文书的黄金时间窗口。

建议权衡资源后果断放弃GRE,把时间投注到更具性价比的申请材料中。

五、决策指南:考or不考,

不是选择题,而是策略题

GRE Optional并不意味着“GRE不重要”,而是把决策权完全交给你本人。这背后考验的,是你对目标定位、资源配置和个人优势的清晰认知与战略调度能力。

如果你选择考GRE,就要确保能考出“具备说服力”的成绩,为申请加码。

如果你选择不考,则必须在其他维度(GPA、科研、推荐信、文书等)打造出无可挑剔的强项,确保竞争力不减分。

做决定之前,请你认真问问自己:

  • 我的目标是什么?
  • 我的优势在哪里?
  • 我的时间和精力能如何分配?

你所做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影响最终的申请结果。用这份指南,认清规则、盘点资源、避开陷阱,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国留学住宿该怎么选?学生宿舍和寄宿家庭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下一篇

国际竞赛怎么报名?2025年热门竞赛报名入口汇总!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