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全奖博士项目(Prof. Charles Wang Wai NG)

一、学校招生要求

香港科技大学全奖博士项目(Prof. Charles Wang Wai NG)

基本申请条件

根据HKUST最新的招生政策,申请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博士项目的学生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学历背景:申请者必须拥有认可大学或机构的本科学位,通常应具有土木或环境工程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且有良好的学术表现记录

2. 学术成绩:申请者通常需要达到GPA 3.0/4.0或以上的成绩(尤其是最后60个学分的课程)

3. 英语能力:非英语为母语或非英语授课机构毕业的申请者需提供英语能力证明,TOEFL(网考)最低要求为80分,IELTS最低要求为6.0分

4. 申请材料:完整的在线申请表、身份证明、官方成绩单和学位证书、研究计划和过往研究经历、推荐信等

奖学金信息

HKUST为优秀的博士生提供多种奖学金:

1. RedBird PhD奖学金:第一年提供40,000港币(约5,110美元),之后每年提供学术卓越奖20,000港币(约2,560美元)

2. 会议旅行津贴:每年14,000港币(约1,790美元),持续4年

3. 大学住宿保障:研究生学习的前两年保证提供校内住宿

申请时间

2026/27学年的博士项目申请将于2025年9月开始接受,申请截止日期根据不同类型的奖学金项目而有所不同。HKPFS(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1日。

二、教授研究方向

香港科技大学全奖博士项目(Prof. Charles Wang Wai NG)

Prof. Charles Wang Wai NG是HKUST(广州)副校长、HKUST霍英东研究生院院长、中电控股可持续发展教授和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讲座教授。他在地质工程领域享有国际声誉,是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前任主席(2017-2022),也是该学会自1936年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华人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

根据教授的学术档案,Prof. NG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 斜坡工程:研究斜坡稳定性、失效机制和灾害防治

2. 土壤行为:特别是非饱和土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

3. 地质环境工程:环保型填埋场覆盖系统、垃圾回收利用

4. 能源基础设施:研究能源桩基础等可持续基础设施

重要科研成果

Prof. NG已发表超过400篇SCI期刊论文和250篇会议论文,同时出版了3本参考教材。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

1.2025年发表的《非饱和土力学的新型替代模型》

2.2025年发表的《应用机器学习工具预测人工斜坡失效的改进方法》

3.2025年出版的《高级非饱和土力学:理论与应用》专著

科研项目

Prof. NG目前正在主持多个重要研究项目:

1. 泥石流侵蚀机理及预测模型:理论与实验研究(RGC一般研究基金)

2. 火灾后泥石流对疏水土的侵蚀及对多重柔性防护网的撞击机理研究(RGC一般研究基金)

3. 斜坡安全中心(RGC卓越领域计划):这是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最大型同类项目,旨在研究斜坡失效机制并开发新型预警系统

三、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Prof. NG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可行的创新研究计划:

1. 气候变化下的斜坡稳定性智能监测系统

结合Prof. NG在斜坡工程和非饱和土力学的专长,可开发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斜坡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将整合多源传感器数据(雨量、土壤含水量、倾斜度等)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预测斜坡失效风险,特别针对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情境。创新点在于将实时监测与历史数据分析相结合,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从单纯预警到主动防灾的转变。

2. 生物强化生态填埋场覆盖系统

基于Prof. NG在地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可设计一种结合植物-微生物共生系统的新型填埋场覆盖结构。该系统利用特定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增强覆盖土的水力性能和机械强度,同时加速废弃物的降解过程。创新点在于筛选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微生物组合,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评估指标,并探索建筑垃圾再利用与生态修复的最佳平衡点。

3. 离心机模拟下的海底管道-土壤相互作用研究

拓展Prof. NG在离心机模拟领域的工作,开发一种模拟海底复杂环境下管道-土壤交互作用的新方法。该研究将聚焦于极端海况(如台风、海啸)下的管道稳定性问题,并考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创新点在于建立一个能够同时模拟三维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变形的实验平台,为海底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4.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节能地下空间设计方法

结合Prof. NG在非饱和土力学和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专长,研发一种考虑土壤-结构-热交换的综合设计方法,用于优化地下空间的能源效率。该方法将建立地下结构与周围土体之间的热-水-力耦合模型,探索通过调控地下水流和热传导来实现被动式温度调节的可能性。创新点在于将地质工程知识与建筑节能设计相结合,为"零碳"地下建筑提供技术支持。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理工大学全奖博士招生(Prof. Ko Ling Edward Chan)

下一篇

英国全面启用电子签证eVisa BRP卡正式退场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