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哲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Prof.Brewer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教授现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苏珊·斯特宾(Susan Stebbing)哲学教授职位,是当代哲学界特别是知觉哲学领域的重要学者。教授在牛津大学完成了数学与哲学的本科学习,并在该校获得了哲学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教授职业生涯丰富多彩,曾在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担任高级学者,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任研究员,在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担任教学研究员和大学讲师,以及在华威大学哲学系担任教授。此外,他还曾在布朗大学、汉堡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职位。2012年9月,教授加入伦敦国王学院,担任苏珊·斯特宾哲学教授职位至今。
研究领域
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形而上学(Metaphysics)和认识论(Epistemology)的交叉地带,尤其关注知觉(perception)问题。他特别对有意识的知觉经验的本质及其持久的世界对象深感兴趣,并研究知觉经验如何构成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持续时空视角。目前,教授正在撰写一本关于知觉客观性的专著。
在教学方面,教授目前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教授心灵哲学和形而上学模块课程。他还指导哲学研究硕士和博士学生,研究方向涵盖心灵哲学、形而上学和认识论。
研究分析
1.《Anil Gomes's Practical Self》
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PHILOSOPHY(2025年5月23日)
这篇评论性文章中,教授对阿尼尔·戈麦斯关于"实践自我"概念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网络搜索结果,阿尼尔·戈麦斯(Anil Gomes)是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的哲学家,其研究关注自我意识和知觉哲学等主题。教授在文章中分析了戈麦斯对实践自我的概念构建,探讨了这一概念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意识与行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理解对心灵哲学领域的贡献。文章展示了教授对当代心灵哲学最新发展的持续关注和深刻洞见。
2.《Comments on 'The Knowledge View of Perception', by Andrea Kern》
发表于:Proceedings of PEER 2021(2024年5月28日,电子版先行出版)
在这篇会议论文集章节中,教授对安德烈亚·科恩提出的"知识视角下的知觉"理论进行了评述。科恩的理论试图将知觉理解为一种知识形式,而非仅仅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教授的评论深入分析了这一观点与传统直接实在论和表征主义知觉理论的区别。他审视了将知觉视为知识形式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是这种观点如何处理错觉和幻觉等非正常知觉情况。这篇评论反映了教授对知觉本质问题的持续思考。
3.《The Metaphysics and Epistemology of Conscious Perception》
发表于:SYNTHESE(2024年8月)
这篇文章是教授近期重要的理论性著作,探讨了有意识知觉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问题。在这篇研究中,教授系统阐述了他对知觉经验本质的理解,强调知觉是将主体与客观世界直接联系起来的关系。文章详细分析了这种知觉观如何处理错觉和幻觉等挑战性案例,并提出了一种融合直接实在论和表征内容的理论框架。这篇论文对理解教授的知觉理论至关重要,展示了他试图调和不同知觉理论传统的哲学努力。
4.《The Objectivity of Perception》
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2021年1月12日)
在这篇发表于著名的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刊上的文章中,教授详细阐述了知觉的客观性问题。文章探讨了我们的知觉经验如何呈现一个独立于我们主观意识的客观世界。教授在文中批判性地分析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在知觉理论中的对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方式,强调知觉的客观性并不排除主观经验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是理解教授当前关于"知觉客观性"专著项目的重要背景材料。
5.《Perception of Continued Existence Unperceived》
发表于:Philosophical Issues(2020年)
在这篇文章中,教授探讨了一个经典的哲学难题:我们如何能够知觉到物体在未被感知时的持续存在。文章批判性地审视了贝克莱、休谟等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实在论的解决方案。教授论证,我们对物体未被感知时持续存在的理解是建立在我们的知觉框架内部的,这种框架使我们能够理解物体作为独立于我们知觉的实体存在。这篇文章展示了教授如何将经典哲学问题与当代知觉理论结合起来思考。
6.《Attention and Direct Realism》
从教授的著作列表中可以看出,这是他的另一篇重要文章。根据网络搜索结果,这篇文章探讨了注意力与直接实在论知觉理论之间的关系。教授分析了注意力在知觉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如何与直接实在论的核心主张相容。文章特别关注了注意力如何改变我们的知觉经验,同时不改变知觉的直接本质。教授论证,注意力机制的存在并不削弱直接实在论,反而可以加强我们对这种知觉理论的理解。这篇文章展示了教授如何将认知科学的发现与传统哲学问题结合起来思考。
项目分析
1.知觉客观性研究
教授目前正在进行的最重要项目是关于知觉客观性的专著写作。这个项目试图系统阐述知觉如何既呈现一个客观世界,又必然通过主观视角来实现这一呈现。项目探讨了知觉经验的本质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特别关注了知觉如何为我们提供对独立存在的物理对象的认知通道。这项研究对理解认识论中的基础主义和知觉内容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整合了教授多年来对知觉问题的思考,预计将对当代知觉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2.有意识知觉的形而上学研究
这个研究项目探讨有意识知觉的形而上学基础,特别关注知觉经验如何构成我们对世界的持续时空视角。教授在这个项目中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包括:知觉经验的本体论地位是什么?知觉经验与其物理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意识知觉如何在自然世界中找到其位置?这个项目对理解心灵哲学中的心身问题和意识难题具有重要启示。
3.直接实在论与当代知觉理论整合
这个长期研究项目试图将传统的直接实在论知觉理论与当代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发现整合起来。教授在这个项目中探讨了注意力、认知渗透、多模态知觉等现象如何与直接实在论相容,并试图发展一种能够容纳这些现象的更丰富的直接实在论版本。这个项目对于建立哲学理论与经验科学之间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想法
1. 多模态知觉与直接实在论的整合
教授的直接实在论知觉理论主要聚焦视觉知觉,一个创新的研究方向是将这一理论扩展到多模态知觉领域。具体而言,可以探讨:
- 不同感官模态(视觉、听觉、触觉等)如何在直接实在论框架内得到统一解释
- 跨模态知觉整合如何影响我们对知觉客观性的理解
- 多模态知觉在提供理由和证据方面的独特作用
这一研究将有助于发展一个更全面的知觉理论,并可能对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中的多模态感知研究提供哲学指导。
2. 知觉客观性与社会维度
教授对知觉客观性的研究可以扩展到社会认识论领域,探讨:
- 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我们对知觉客观性的理解和判断
- 共享知觉经验在建立客观性概念中的作用
- 知觉分歧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如何得到解决
这一研究方向将教授的知觉哲学与当代社会认识论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知觉与行动的动态互动
结合教授对注意力和直接实在论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知觉与行动的动态互动关系:
- 行动如何塑造和引导知觉经验
- 知觉-行动循环在构建我们对客观世界理解中的作用
- 直接实在论如何解释知觉与行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一研究方向呼应了当代认知科学中的具身认知和延展心灵理论,可以为这些理论提供哲学基础。
4. 知觉持续性与时间意识
扩展教授关于"未被感知的持续存在"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
- 时间意识在构建物体持续性概念中的作用
- 记忆与知觉如何共同构建我们对世界的持续理解
- 不同时间尺度(瞬时、短期、长期)上的知觉持续性问题
这一研究方向将教授的知觉理论与时间现象学和记忆研究结合起来,具有丰富的理论前景。
5. 现代技术中的知觉变革与哲学反思
考虑到当代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视觉系统)对知觉的挑战,可以研究:
- 技术介导的知觉如何影响我们对知觉客观性的理解
- 直接实在论如何解释技术介导的知觉经验
- 虚拟环境中的知觉经验对传统知觉哲学的挑战和启示
这一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理解和评估新兴技术的认识论和伦理影响提供哲学工具。
申请建议
1. 学术准备与知识基础
夯实哲学基础:教授的研究横跨心灵哲学、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三个领域,申请者需要在这三个领域都有扎实的基础。特别要熟悉:
- 心灵哲学中的心身问题、表征理论和意识理论
- 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争论、本体论承诺和性质理论
- 认识论中的基础主义、证据理论和认识论外部主义/内部主义
知觉哲学专业知识:作为教授研究的核心领域,申请者应该深入了解知觉哲学的主要理论立场:
- 直接实在论(尤其是教授自己的版本)
- 表征理论(包括意向主义和现象主义)
- 选言主义和关系主义
- 错觉和幻觉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跨学科视野:教授的工作常常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对话,申请者应该:
- 了解知觉心理学的基本发现和理论
- 熟悉视觉神经科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
- 掌握当代认知科学中关于注意力、认知渗透和多模态整合的研究
2. 研究提案的精心设计
与导师研究兴趣对接:研究提案应该与教授的研究兴趣和当前项目有明确的联系:
- 明确说明你的研究如何与教授的知觉客观性、有意识知觉形而上学或直接实在论研究相关
- 展示你对他已发表作品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其最近的研究进展
- 解释你的研究如何能够扩展或补充他的工作,而不是简单重复
理论深度与创新性:
- 提出具有哲学深度的问题,避免过于表面或技术性的议题
- 展示你能够开发原创性的论证和观点,而不仅仅是总结现有文献
- 清晰阐述你的研究将如何对知觉哲学领域做出新的贡献
方法论清晰性:
- 详细说明你将采用什么哲学方法(概念分析、论证重构、思想实验等)
- 如果涉及跨学科研究,明确解释如何整合哲学与经验科学的方法
- 提供一个现实可行的研究时间表,展示你对博士研究过程的理解
3. 个人准备与学术能力展示
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
- 在申请材料中展示你能够清晰、严谨地分析复杂的哲学论证
- 准备讨论教授作品中的关键论点,并提出有见地的问题或评论
- 培养快速识别论证结构和潜在问题的能力,这在面试中尤其重要
学术社群参与:
- 参加与知觉哲学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工作坊,特别是教授可能出席的活动
- 加入相关的学术讨论群组或社区,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讨论
- 如果可能,在申请前尝试与教授或其学生建立学术联系
博士背景
Aristotle,985哲学学院博士生,专注于当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擅长运用跨文化哲学和现象学方法,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伦理困境和技术哲学问题。在研究人工智能伦理与东方智慧传统的对话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研究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和《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重要期刊。擅长哲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