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多所美国名校扩大助学政策后,高等教育界再传重磅消息。全美排名第7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近日宣布,自2026-2027学年起,将大幅扩展本科生助学金覆盖范围。

此次政策调整涵盖克里格文理学院与惠廷工程学院全体本科生,国际学生及转学生均可享受同等待遇。
此举打破了以往顶尖院校助学金多限于本土学生的传统,展现出JHU在推动入学公平与国际化支持方面的积极姿态。

学费利好政策更强
按家庭收入分级补贴,实现“零成本”就读JHU此次助学金改革力度显著,根据家庭年收入实行分层补贴,全面覆盖学费及生活成本,具体标准如下:
家庭年收入 ≤ 10万美元:助学金将全额覆盖学费、杂费、住宿、餐饮及大部分个人开支,学生可实现“零成本”就读。
家庭年收入 10万 – 20万美元:全额免除学费(本学年约为6.6万美元),学生仅需承担住宿与餐饮等生活费用,多数家庭还可进一步申请额外资助。
家庭年收入 > 20万美元:仍具备申领资格,年收入 ≤ 25万美元的家庭有望获得可观补贴,多子女同时就读大学的家庭将获优先支持。
该政策预计将覆盖全美超过85%的家庭。即使收入高于美国中位数(8.77万美元)的中产家庭,也有机会享受全额学费减免,从根本上缓解“考得上、读不起”的升学压力。

资金底气与初心坚守
理想如何照进现实这项重磅政策的落地,背后有着坚实的资金支撑,绝非“空头支票”。其底气主要来源于以布隆伯格为代表的杰出校友们长期、持续的大额捐赠。
这些慷慨解囊,为JHU构建了一个规模可观且运作成熟的助学金资金池。事实上,早在数年前,一笔关键的大额捐赠就已为学校推行“免贷款”助学金政策和扩大资助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后续源源不断的捐赠注入,则像为这个资金池开了“续航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其财务稳健性和政策的可持续性。
JHU长期以来秉持着“知识服务于人类”的办学使命,而此次的助学金扩张政策,正是这一崇高使命在新时代下的延伸和实践。它的核心目标,绝非仅仅是为了提升吸引眼球的招生数据,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试图打破经济壁垒,真正将顶尖的教育资源向更广阔、更多元背景的学子开放,让才华而非财富成为求学的通行证。对比之下,不免让人有些感慨。在当今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部分顶尖学府或许在追逐排名、科研经费和声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弱化了其本应承担的社会回馈功能。
而JHU此次的主动选择,无疑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清晰地展示了一所顶尖大学完全可以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主动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这不仅仅是财务决策,更是一次价值观念的鲜明表达。
国际生如何受益
JHU此次助学金新政的利好是具体而直接的。学校不仅将国际生纳入与本土学生相同的资助评估体系,还大幅简化了申请流程:国际学生只需在入学第一年通过CSS Profile提交一次申请,所获得的助学资格便会自动覆盖整个本科阶段。这一机制显著降低了重复申请的时间成本与不确定性,使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学业本身。
从经济角度看,这一政策为中国等国际学生家庭带来了实质性的财务减负。按JHU本学年约6万美元的学费标准计算,四年累计可减免的学费支出约合人民币160万元至200万元。对于广大中产家庭而言,这一数额足以改变其教育投资决策逻辑,使原本因经济压力而被排除在选项之外的顶尖高校,重新进入可考虑的范围内。
可以预见,该政策将在短期内显著提升JHU在国际生中的申请热度。过去因学费问题而犹豫的学生将会重新评估选择,将JHU纳入冲刺名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助学金政策放宽并不等同于录取标准降低。
由于招生名额并未随政策而大幅增加,申请者基数扩大反而可能导致筛选门槛水涨船高。对中国家庭而言,这一政策机遇背后伴随着更复杂的竞争态势。
现实利好:学费压力的缓解,使家庭能够更聚焦于院校与学生的匹配度及学术发展潜力,而非受限于预算。
挑战升级:随着申请人数增加,竞争将更多转向学术实力、科研经历、个人特质与课外成就等“软性指标”的比拼。
因此,中国学生若要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准备:
1、保持优异的学术成绩,并提前参与有深度的学科研究或项目实践;
2、通过个人陈述、推荐信等材料,突显个人成长经历与独特性;
3、参与具有持续性和影响力的课外活动,展现领导力与社会责任感。
JHU此次政策释放出明确信号:助学金是扩大教育公平的工具,而非录取的“优惠券”。对于申请者而言,唯有将政策红利视为激励而非捷径,通过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才能在愈加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建议家长与学生理性看待政策机会,将重点放在长期规划与扎实准备上,而非短期投机。

教育生态与同行效应
美国大学在招生时,根据是否考虑学生的经济需求,主要采用 Need-Blind(资金需求无关)和 Need-Aware(资金需求有关)两种政策。
Need-Blind:经济需求不影响录取采用 Need-Blind 政策的大学在录取审核阶段,不会查看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不会因其申请了经济援助而影响录取决定。录取审核完全基于学生的学术成绩、课外活动、文书等综合实力。
核心优势: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录取机会,学生不会因为需要经济援助而在录取中处于不利地位。但目前对国际学生也采用Need-Blind政策的院校非常少。

Need-Aware:经济需求是考量因素之一与Need-Blind相反,采用 Need-Aware(也称为Need-Sensitive)政策的大学在录取过程中,
会将申请者是否需要经济援助以及所需金额的大小作为录取决策的考量因素之一。
核心特点:申请经济援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录取机会。特别是在两个学术背景相当的申请者之间做选择时,学校可能更倾向于录取经济援助需求较少或无需援助的学生。这是美国大学,特别是对国际学生而言,最主流的招生政策。

这次JHU引领的“公平潮流”并非个例值得关注的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并非这一趋势中的“孤勇者”。放眼全美,已有数十所高校陆续推出类似的“免学费”或助学金扩围政策,逐步调整其在学生资助方面的战略布局。从东海岸的常春藤盟校到西岸的顶尖学府,一场以“可负担的教育”为名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