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50块到8888万
在闲鱼,集体饲养天价神兽
比龟甲更坚硬的,是人类对幻觉的执念
CTB年度新课题第五弹揭晓
近期咸鱼上一直小乌龟出了名,在短时间内身价从350涨到了8888万,故事的起因要从一位卖家在咸鱼平台出售一只养了一年多,长7厘米的麝香龟开始,,,,,,
卖家在已有买家以350元拍下后,因新买家询价到500元而撕毁交易,愤怒的首位买家便组织群友伪装买家恶意抬价“制裁”卖家。最初价格被推至38万元,随着传播范围扩大,越来越多人加入这场恶搞狂欢,卖家也顺势将价格标至千万级,甚至有人在直播间展示“千万现场”或撰写戏谑文章推波助澜。
下面为部分聊天截图:
最终的价格停在了8888万元,卖家也在简介里加了一句话:“我也在同时嘲笑你们”。事实上反应过来后恼羞成怒的嘴硬,改变不了什么。历史早在此埋下伏笔——17世纪郁金香狂热巅峰时,一株"永远的奥古斯都"球茎确能置换阿姆斯特丹的运河豪宅。
泡沫经济的残酷法则在此显现:当标的物剥离实用价值,其存在意义便仅剩“正在涨价”的幻觉。
追逐者因上涨而疯狂涌入,疯狂涌入又推动更猛烈上涨,直至最后一名接盘者抽走阶梯。当荷兰郁金香价格暴跌95%,运河边悬挂的尸体,成为这场价值幻灭最惨白的注脚。
闲鱼天价乌龟事件是一场看似荒诞却极具启示意义的社会实验。这场闹剧的本质,是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在群体非理性行为催化下形成的价值幻象。
禀赋效应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提出,它揭示了人类决策中一种顽固的认知偏差:一旦拥有某物(或自以为拥有),人们便会赋予其远高于实际的价值。其核心机制源于“损失厌恶”——失去的痛苦需要约两倍的收益才能抵消。
在这场天价龟事件中,卖家因实际拥有乌龟而撕毁350元订单(拒绝承受“损失感”),后续更因标价千万产生的“虚拟拥有权”而拒绝回调价格;而哄抬价格的网友,则通过点击“想要”或参与竞价,在心理上构建了“临时所有权”,为维持这种虚幻的占有感,不断推高标价,形成自我强化的泡沫。
这种心理机制在实验中早有印证:塞勒的马克杯实验中,拥有者的出售均价达7美元,而无拥有感的购买者只愿出价3美元。
当个体禀赋效应与群体行为共振,便催生了典型的市场泡沫。参与者将初始350元视为“锚点”,每次提价都被新加入者以“稀缺性”或“富豪竞逐”等理由合理化,形成价格正当性幻觉;公开竞价设计则强化了“社会证明效应”——5000人点击“想要”让泡沫显得合理,抬价者通过加入“制裁联盟”获得群体归属感。
讽刺的是,龟圈本身正是禀赋效应被恶意利用的重灾区。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特殊价值”的执念,编织出各种“天价智商税”,这些乱象暴露了交易市场的信任危机。买家可能遭遇货不对板,而良心卖家则被低价倾销和骗术逼退——真正投入成本培育的精品龟,难敌9.9元包邮的染色病龟。
要穿透禀赋效应的迷雾,需建立三重理性防御:
重置心理账户:自问“若未拥有此物,我愿付多少钱?”
引入外部视角:参考市场数据、识破营销话术、避免为虚构溢价买单
分离情感与所有权:如资深商家将商品视为流动资本而非个人收藏,能果断止损而非陷入“割肉心理”
投资本质上是对人性的管理。泡沫时代的清醒者,懂得在喧嚣中辨识真实价值——正如龟友的终极乐趣,在于见证生命健康成长,而非追逐被炒作的价格标签。
CTB年度新课题第五弹揭晓
● 课题介绍
本研究旨在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维度深入探讨人类决策中的禀赋效应。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禀赋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如损失规避、自我认同等,并探讨其在实际市场交易中的表现和影响。研究将提出新的理论视角和解释框架,为理解人类决策行为提供新的洞见。
● CTB介绍
CTB全称全球青年研究创新论坛,英文名称China Thinks Big,简称CTB,于2012年由哈佛商学院学者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者联合启动。CTB是一个以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推动创新的国际级别青年交流平台,同时也是国际级别高中生跨学科挑战项目,旨在通过快速的在线学习,引导高中生对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提升他们的学习、认知和思考能力。
CTB自创立以来,已走过10年历程,联合耶鲁、斯坦福、清华、北大等数十所国内外顶级大学教授,以及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得主与各领域专业学者,向世界范围华人中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和创新挑战,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华人青少年跨学科挑战项目。
参与CTB竞赛的高中生,不仅能在“背景提升”方面添砖加瓦,更能锻炼创新思维,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成功入围全国论坛的小队将获得CTB论坛组委会出具的参与证明,完成CTB Standard Program 或 CTB Guided Program的小队,在提交论文终稿后,将获得完成证明。此外,参与CTB全国论坛、CTB全球论坛的小队,还将额外获得相应证书。
CTB竞赛的成果将入选CTB电子图书馆及论文集电子图书馆,展示本年度所有参与者的学术发现和研究实践成果。电子图书馆中的论文目录和摘要向全体注册用户开放,便于读者与作者进行学术交流探讨。CTB论坛学术委会员将与北大、哈佛等教授学者合作,对论文进行编辑修改,使之符合专业学术论文集出版要求,并每年以纸质版形式出版一册英文版CTB论文集。
在CTB全国论坛和全球论坛上,参与者将作为青年学者代表,与国内外大学教授学者、行业专家、资深从业者进行平等交流探讨,深入了解研究话题在学术领域的前沿发展和行业应用现状,获得更深入的见解、未来研究机会和潜在学术资源。
● CTB重要时间节点参考
全国论坛将邀请所有符合最终投稿论文质量要求的项目出席。对于已经有成熟项目和未发表论文的同学来说,可免费直接投稿已完成的论文。在全国论坛表现优异的项目小队,将受邀参加哈佛全球论坛,走上世界级研究创新舞台。
● CTB的参赛要求是什么
年龄要求:
报名参加CTB的学生必须7-12年级在读,没有绝对年龄要求。7-8年级将参与CTB Junior。 报名后需提供真实身份的实名认证。所有未成年参与者在参加现场全国论坛或全球论坛展示之前,需要得到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的签字同意,即能参加现场展示。
组队要求:
CTB 2024-2025 论坛的组队要求非常灵活,参与者可以个人参与,提交论文投稿,也可以以不超过10人的小队形式参加,与拥有不同技能点的同学们一起齐心协力,合作完成团队研究和实践。参加CTB,截止至2024年12月2日(报名截止后一周)后,小队成员名单将不能再更换。仅参与投稿的小队,小队成员名单以投稿时登记的信息为准。
语言要求:
CTB论坛不是一个语言挑战,也不是一个演讲活动。我们寻找的是你所使用的语言背后的学术和创新思想。因此,你可以选择自己常用的语言,英语或中文(自选,无评价优劣势),来进行参与。CTB线上任务都为双语展示,也可以双语提交,全国论坛论文投稿接受中文或英文论文。如果你希望入选CTB全球论坛,需要提交英文版项目展示视频,并在入选后完成英文版论文即可。
● CTB竞赛项目类型有哪些?
学术研究类(Research Project)
项目特点:
1、学术价值:针对具有学术价值的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调研和实验。
2、成果呈现:通过论文的形式,详细记录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3、价值分享:主要价值在于学术层面的分享和积累,鼓励项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实际行动。
提交要求:
论文需包含摘要、背景介绍、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等组成部分。强调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创新行动类(Research Project)
项目特点:
1、实践行动:围绕带有某种创新目的的实践行动(如创业、发明、慈善行动等)进行项目设计。
2、学术基础:项目需有一定的学术调研基础,证明行动设计的合理性或效果的卓著性。
3、社会意义:核心价值在于记录重要的行动尝试和此类尝试带来的社会层面意义。
提交要求:
论文需包含摘要、背景介绍、行动方案描述、效果验证、讨论等组成部分。强调实践行动的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
注意:参赛者只能选择学术研究类(Research Project)和创新行动类(Innovation Project)中的一类进行投稿,不能同时投稿两个类别。
松鼠独家:CTB规则重温
1、严禁AI代写
禁止任何形式的AI代写行为
2、参与证明获取变简单
只要完成课题申报、项目阶段成果和论文投稿的任意2项项目任务,即可获得(去年需要完成全部项目任务)。
3、学术&创新赛道选择更新
学术&创新赛道选择需要在【项目申报】中确定,后续任务中不再有重新选择项目类型的机会。
4、提交材料变动
提交论文的同时,需要提交论文查重数据结果
5、增加过程材料的提交
学术赛道,需要提交原始数据集and分析过程的数据包;
创新赛道,需要上传实践过程的相关成果文件。
6、研究项目开展步骤有所优化
学术:新增 夯实基础知识模块
创新:新增 用设计思维开启探索之旅
7、评分占比调整
特附去年评分占比: